中華大全:隔海中日 相望也相知

[2016.04.15] 發表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明報專訊】近年中日關係時好時壞,但原來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已和日本建交!中國和日本古時互有往來,關係友好,尤其在隋唐時往來頻繁,當中更有中國人和日本人成為好朋友的故事。

金印為證 外交開始

《後漢書》記載,漢朝時日本其中一國的國王希望和中原的國王建交,派使者前往中國送贈禮物,獲東漢光武帝劉秀回贈「漢委奴國王」金印(以黃金製造的刻印,圖三)。金印現在被日本視為國寶,收藏在九州福岡市立美術館,傳說發現金印的地點成為了公園,名為「金印公園」(於福岡市志賀島內),是外交關係的憑證呢﹗

■知多點

扶桑、東瀛、倭國

隋唐以前,中國人以倭、扶桑、東瀛等稱呼日本,「倭」有遙遠之意(為何命名「倭」說法不一,有指倭與矮通,因日本人體型矮小而稱「倭」),扶桑、東瀛等均有意指東方、日出之地等意思。

妹子見煬帝 用字「平等」鬧風波

兩國各自迎來統一的局面後,終於正式建交!隋朝時日本派出「遣隋使」小野妹子帶同國書來隋建交。小野妹子名字女性化,但其實是男子。妹子兩次出使中國建交有功,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人。

不過,他曾一度引起隋煬帝不悅!當時妹子帶來的書信上寫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日出處指的是日本,日沒處指的是中國,隋煬帝見他也以「天子」自稱,覺得受到冒犯。幸好隋煬帝也沒有大大生氣,仍然款待來使,還派出官員裴世清作外交大使往日本,禮尚往來,令交情得以繼續﹗

文人往還 同朝為官

隋唐兩代,中日來往頻繁,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前來,隨團有留學生、學問僧﹗如聰明好學的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圖四左)以留學生身分考「本地試」——科舉,更考獲進士,成為唐朝官員,亦與李白(圖四右)、王維等人成了好友。有一天,晁衡想家了,打算回日本,臨出行前更寫了一首思鄉詩,即日本古代著名和歌《三笠山之歌》:「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寫自己望向東方,就想像故鄉日本三笠山上的圓月呢﹗

王維也寫詩送別。沒想到他出航了,但卻永遠沒辦法回日本﹗原來他在海上遇意外,漂流他方,李白還以為他遇難,寫下悲痛詩篇《哭晁衡卿》,寫道:「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急滿蒼梧。」幸好流落他方的晁衡輾轉又回到長安,繼續當官,直至離世他也沒有再回日本故土,卻在中國建立了深厚情誼呢﹗

中華概念:四海之內皆兄弟

語出《論語》,全句是:「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意思是對人謙恭有禮、尊重他人,保持君子之德,走到哪裏遇上的人,都是兄弟好友呢﹗

《三國志》也載日本

中國很多古籍記載日本這地方,如《漢書》、《後漢書》等。至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其中《魏書三十‧倭人傳》更是專述日本的文章,是對古代日本最早的文字記述,即使對日本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文獻。時至今天,《三國志》也是日本人很喜歡的中國史書。(圖五)

■想一想

隋唐時交流頻繁的中國和日本,到了今天關係不時變得緊張,大家知道原因嗎?試上網蒐集資料,跟同學分享。

更多教育
語文趣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明報專訊】仲弓(1)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2)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3)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4... 詳情
【明報專訊】(1) A→C→E→D→B→F (2) K→G→H→J 詳情
創意園地:蒙眼午餐
【明報專訊】學生姓名:畢一元 華德學校(投稿時二年級) 星期三,我們在課室裏舉行蒙眼午餐。 午餐的鐘聲響起,有些同學去洗手間洗...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