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推大腸癌篩檢可及早發現病者對症下藥,長遠可減醫療負擔,但短期卻為公立醫院帶來後遺症。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者若不在私院照腸鏡,隨時會增公院照腸鏡及做手術的壓力,消息稱現時公院非緊急輪候照腸鏡已需幾個月至1年,未來可能更長。其次,私營腸鏡中心愈開愈多,引起搶人手憂慮。據悉,公院內部正為政府推大腸篩檢研究分流,必要時會效法白內障推公私營合作,另亦會在公院增加腸鏡房及儀器。 本身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陳沛然稱,暫未見公院醫生因大腸篩檢計劃流失,料未來幾年會浮現,唯有盡量培訓人手,始終大腸篩檢是好事,有效預防腸癌。 私營腸鏡中心續增 或搶人手 另外,外科專科醫生林哲玄指出,參與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的醫生要先登記新的電子病歷互通系統(eHRSS),該系統今年3月起可申請,舊病歷互聯計劃(PPI)會正式停用,但很多醫生也不滿新系統登記繁複,又要衛生署派員到診所安裝,他提交申請一個月,至今也未裝,而市面有數千間診所,質疑能否於先導計劃推行前完成登記。 另外,他指政府正研究規管私營醫療機構,但這方面「未搞掂」,若專科醫生有意提供照大腸鏡服務,以何標準釐定其場所設備等是否符合要求,現仍未交代。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