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建制派批評通識科太茩型F治內容之際,文憑試通識科必答卷首次沒有涉及政治的題目;政治題今年在必答卷中重現,問及是否認同提高特首選舉委員會及立法會組成的代表性,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不少考生感到此題目困難,有通識科教師則認為,題目及資料有空間讓考生選擇正反不同立場,加以發揮,屬「優質題目」,而整體上試卷選取的議題較「大路」,難度與過往相若,預計及格率也不會有大變化。
問特首選舉代表性與港競爭力關係
通識科分卷一及卷二,分別佔該科成績50%及30%,另有20%是校本評核。卷一必答題有3題,總分45分,首3屆文憑試都出現的政治必答題,去年一度「消失」,今年再現。該題的資料列出香港及多個國家的民主指數與全球競爭力指數,及本港特首選委會、立法會組成等成員及議席數目,並提出3個分題,前兩題分別要求描述香港在民主和全球競爭力的表現,及解釋民主指數與競爭力指數排名是否有關,分別佔4分;佔8分的第3個分題為「『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你是否同意此看法?」
考評局:須按港實G舉例作答
考評局昨在考試後向傳媒提供的考核簡介指出,考生在回答第3個分題時,須按照香港實際情G解釋,如指提高選委會代表性,有助提升政府管治的認受性,可順利開展基礎建設和發展創新工業等;考生也可回答,提高選舉代表性或引入福利主義,不利香港長遠發展等。簡介補充,考生應提出實質例子,例如《基本法》規定特首及全體立法會議員最終達至由普選產生,這有助提升民主指數。
通識科主任張銳輝說,此題要求學生作高層次思考,「但都是近年社會中經常討論到的,民主發展同經濟民生是否排斥的問題」。至於不少學生認為此題較難,張表示因資料中的數字較多,或令考生更緊張,加上不少人將政治題等同於複雜、需要多角度分析,故可以理解學生面對此題感覺困難。
教師:數據多 理解學生難處
通識科教師方景樂說,此題學生選擇正反兩邊均有發揮空間,若選擇不同意,可答香港沒民主,但過往方法也行之有效,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升,加上港府可維持廉潔、高效,資料中新加坡及中國等例子也說明,不民主也可有較高競爭力。若考生選擇另一個立場,張銳輝表示可指民主有助提高政府施政效率,政府組成夠民主時,才不會偏幫某一階層,此外政府未必可及時跟隨社會發展需要,例如香港在創新科技、高等教育上有欠缺,市民聲音可讓政府回應社會需要。
本土派考生:較往年簡單
本土派應屆文憑試考生衛碧君認為試卷較往年簡單,她作答指特首不夠代表性一直為人詬病,香港民主指數的分項中,選舉過程及政府運作等方面得分也較低,若政制更民主,政策便可回應不同階層需要,令社會經濟發展更穩定;瑞士等民主國家,競爭力也較高。
前學民思潮成員留穎恩認為題目是「引導叫你答同意」,她個人認為特首選舉沒提委會最具代表性,但因題目寫明選委會與立法會綑綁,擔心以取消提委會作答或離題,故她作答指提高選舉代表性可讓市民更信任特首,施政更順暢可助吸引外資。
昨天通識卷另外兩條必答題,分別涉及香港農業和愛滋病病毒(HIV),各佔18分及11分。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