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健康環保意識抬頭,天然護膚品的市場在過去幾年迅速增長。但早在15年前──當大眾還沉迷於品牌信仰、有害化學成分充斥市面之時,一對來自列治文的華裔夫婦決定自行研發天然護膚成分,成立本地第一個「全天然」的美容品牌Viva Health,成為天然護膚品界的第一批開荒牛。
文、圖:陳韻如
Viva Health天然護膚品系列由臉部清潔到抗衰老精華,整個產品線一共有11款,所有成分都是植物粹取,百分百無毒純天然,目前在Whole Foods等各大健康食品店均有售──這樣標榜天然的高檔護膚品,並非來自法國、意大利,而是「列治文」,而且品牌背後的靈魂人物竟是一個華裔家庭,聽起來是否很新奇?
全程列治文製造
華裔移民黃銳卿(Jimmy Wong)和太太劉楚虹(Amy Wong)原本從事spa美容科技和健康食品業,「那時因工作認識了很多有機食品商,那塊市場發展得很快,我便相信我同樣能以天然護膚品打入市場。」Amy說。於是憑着太太的人脈和對健康食品的認識,加上丈夫對美容科技、化學理論的專業知識,二人便挽起衣袖,在簡陋的實驗室研發第一瓶護膚品。
「我花了3年時間才研發出第一瓶產品,我們是本地第一位華人從事天然護膚品的研發及生產。」Jimmy回憶,從零開始研發產品最為困難,「這一行沒有書讀,只能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試,我就拿自己來做實驗,做到滿意為止才能拿出來賣。」Jimmy研發的第一瓶產品是Amaze Gel去角質凝膠,可以吸住表皮的老舊細胞,像剝皮一樣將角質層搓出來而不傷皮膚,即使濕疹患者也可使用,「市面上也有一些護膚品可以做到同樣效果,但它們用的是化學成分,基本上將整個表皮撕走露出底層的皮膚,創傷性較大。」
默守10年創業期
15年前,「天然護膚品」在市場上根本還不是一個商品類別,Viva Health在剛起步時可說是處處碰釘。負責銷售的Amy說:「那時在健康食品店,根本沒有人賣護膚品,對方不知道這是什麼,但仍有一些西人願意聽我們解釋、肯嘗試;但華人市場就完全不可能,他們一聽到不是大品牌、不是歐洲進口就立刻表示沒興趣。」
Amy當時每日的工作就是打電話,帶着產品到處做示範,雖然後來在全國各省都能成功上架,但市佔率依然偏低。Jimmy:「最初10年真的很艱難,有很多次都想過放棄,但這些產品全都是我一手一腳研發,是我的寶貝,要放手真的不捨得,所以一直堅持了下來。」Amy續說:「唯有相信自己的產品,用真誠去感染別人。」
堅持最終有了代價,近年「天然有機」的風潮席捲全球,在大環境帶動下,Viva Health的業績總算以倍數增長,以其中一瓶賣得最好的精華液為例,初期每個月大約只賣100瓶,到了近5年每月平均可賣出1000瓶,增長率達10倍。去年開始,品牌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甚至特別針對該市場研發了一條產品線,「中國方面特別要求我們要用加拿大成分,我便將藍莓加入護膚品中!」
女兒加入搞網站宣傳
黃氏夫婦的女兒黃惠琪(Victoria Wong)在近年亦加入了Viva Health助父母一臂之力,主力負責網絡銷售和推廣。她不時會邀請網絡紅人和博客做「開箱文」,和網友分享用後感,又大刀闊斧搞社交平台、網上生意,和父母走截然不同的路。「兩年前我建議增設網站、加入網上商店,父母都很支持。現在我們網上業績大部分來自美國。」
媽媽負責傳統推廣、女兒則帶頭搞網上營銷,新舊兩制同時並行,囊括各年齡層的消費者,成為最強銷售組合。Victoria:「有時我好奇問客人是從哪裏得知Viva Health,有些人會說都是聽朋友介紹,所以口碑對於我們來說依然很重要,帶着產品去接觸群眾、教育售貨員等,每一次都是推廣機會。」
問到三人將來的目標是什麼,他們謙虛地表示只希望將產品改良得更好,與時並進,「我不敢說我們的產品最好,但我知道明日一定要比今日進步,要不停鞭策自己,才能保持品質,給客人信心。」Amy強調,她不喜歡向客人硬銷產品,但真心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天然產品的好處,為自己的肌膚作最好的呵護。
經營小檔案
啟動資金:研發首瓶產品約需3萬元
資金來源:自己
僱用人數:約10人
成本回收:不斷重複投資研發新產品
利潤:最熱賣商品每月可賣1000支
創業總結
最滿意之處:產品具前瞻性;成分全天然。
待改善之處:產品仍需不斷創新、革新技術。
優點:天然護膚品市場之門已打開,潛力無窮。
缺點:比起化學護膚品成本較大,回收期較長,需靠熱情來支持創業理念。
前景:期望愈來愈多消費者認識天然護膚品的好處,幫助更多人改善生活品質和肌膚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