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特首梁振英出席電台節目,被多名聽眾質疑為何政府「豪花」10億資助外地學生,問有什麼政策幫助「可憐的香港人」。梁振英回應時強調,2015年施政報告已提出資助100名香港學生到外國讀書,又澄清獎學金並非為內地生所設。
放大
 
放大
 
特首梁振英
放大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
放大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
放大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君彥
放大
 
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放大
 
教育局長吳克儉
放大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
放大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
放大
 

其他新聞
人物X概念﹕曹星如X自我認同˙曹星如 進擊的人生
概念解碼﹕反全球化(anti-globalisation)
思辯能力﹕辨析議題的爭議點
實戰錦囊﹕多大程度題答題技巧
IES教室﹕問卷訪談 設計與分析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觀點與角度﹕「一帶一路」10億 獎學金惹爭議

【明報專訊】2016年《施政報告》多次提及「一帶一路」,且宣布注資10億元作獎學金予「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來港升學,引發熱議。政府認為是把握機遇,提高香港競爭力;有立法會議員則認為是資源錯配。大家對教育資源的分配有何看法及理據?

事件背景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由橫跨中國、中亞至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從華南延伸至南亞、非洲及南歐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組成,覆蓋涵蓋全球65個國家,包括亞洲、歐洲及非洲等地,佔全球人口近三分之二,2014年佔全球生產總值(GDP)比例達29%。一帶一路被認為是中國欲增加全球政經影響力,抗衡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之舉,另外亦為拓展海外市場,釋放過剩產能以支持內地經濟增長。

特首梁振英在《2016年施政報告》多次提到「一帶一路」政策,認為香港有需要把握「難得的機遇」,提出多項相關建議﹕包括以10億元注資獎學金,鼓勵一帶一路地區學生來港升學,並分階段由每年10個名額增至約100個。當局又鼓勵高中生修讀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語言如印語、烏爾都語、阿拉伯語;又鼓勵中小學在常識、歷史、地理、經濟和通識等學科加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內容;並撥2億元支持專業服務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

政策惹來爭議,港大民意研究計劃1月19日公布施政報告的跟進調查,結果顯示關於「一帶一路」的各項做法,包括成立「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及「一帶一路」辦公室,並設立獎學金鼓勵「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受訪的514名市民只有21%贊成,60%反對,贊成淨值為負39。

■評論節錄

◆措施對香港是否有利

特首梁振英:

港生可與外國學生互相學習

梁振英稱大眾對「一帶一路」的目標和內容認識不足,指出措施對本地學生也有幫助。梁振英根據在英國留學3年的經驗,認為與外國新一代建立友好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為他們提供升學機會。如此一來,兩地學生可互相學習。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

對香港幫助不大

梁國雄質問:「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交流後會返回自己國家,對香港有何幫助?」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

拓闊香港大學生視野

張志剛用個人立場撰文,認為香港的大學生大多來自相似文化背景,「多三幾百個來自歐美主流國家以外」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港讀書,「讓香港的大學生可以互動接觸、拓闊視野,不止是利人,也是利己,在教育的角度也是有所裨益。」

˙解讀

梁振英認為香港是國際城市和外向型經濟體系,國家強調一帶一路以銜接國際,香港市民特別是下一代可享良好機遇(opportunity)。施政綱領亦提到,要讓學生了解一帶一路策略在今日意義、對香港未來發展重要性及可帶來的機遇。

張志剛則茞援韞誚a學生學習環境多元性(diversity)不足,認為「一帶一路」獎學金可提供誘因讓更多海外學生到本港學習,同時有助香港學生建立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他在報章撰文〈特區為國家大計出力何罪之有〉,以外國例子作佐證,指出發達國家每年會向發展中國家頒發獎助學金,以吸納人才,為國家提供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

他指出此類型獎學金非首次設立,政府於2008年成立10億元的政府獎學基金,表揚本地和非本地學生的卓越表現,並吸引更多出色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他引用資料指出由2012/2013學年起,政府更每年頒授最多10個獎學金予來自東盟國家、印度和韓國的學生,認為議員當時沒有大加鞭撻,現針對一帶一路獎學金是政治偏見。他又指「一帶一路」獎學金非經常撥款,只是注資入現有獎學金後利用投資的利息派獎學金,每年付出的不過是5000萬至6000萬元的利息,認為比起政府每年投資在本地教育的約700億經費,一帶一路獎學金是九牛一毛,但可提高本地軟實力,何樂而不為?

不過,梁國雄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外地學生來港讀書,難保他們學成後會留港貢獻而非返回自己國家,從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的話對香港實際效益不大。立法會議員黃碧雲也批評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的決定「離譜」,認為鼓勵100個其他地方的學生來港讀書是慷香港納稅人之慨,非以香港市民利益(interest)為依歸,認為該10億元公帑有其他更合適的投放,如增加香港人在本地或去外地的學習機會。

◆教育資源 應如何分配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君彥:

香港學生 應當受惠

梁君彥批評「一帶一路」獎學金措施只惠及外地學生,建議政府設「雙向」獎學金,資助本港學生到外地交流。

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不影響本地學生 升學機會

馮煒光在報章撰文,指出「現時每年升讀本地政府院校一年級課程的人數約為1.5萬學生,相比之下,最多才是100名外國的『一帶一路』學生,不影響本地學生升學機會……政府每年斥資逾200億在本地大專生身上,那是恆常投資,每年有增無減……政府『一帶一路』獎學基金只是一次性,這些外國尖子來香港,有助拓闊香港學生的海外視野和建立人脈關係,也可以促進相關國家和香港的感情,何樂而不為?」

教育局長吳克儉:

不影響本地大學資源

吳克儉出席記者會時預計未來一帶一路地區會有較多經濟機遇,希望加強香港與有關地區聯繫,擴闊本地青年向外發展機會,「不會厚此薄彼,有關獎學金不影響本地大學學位或獎學金,以印尼為例,每年資助10個學生,每人12萬,都只需要120萬」。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

資源調配 先後次序不恰當

葉建源質疑有副學士等專上課程仍未獲港府資助,現時政府卻資助外國學生來港升學,批評局方處理的先後次序不恰當,又反問政府鼓勵中學生修讀烏爾都語、印語等「一帶一路」國家語言的建議是否認真?

˙解讀

各人的論點從資源分配(allocation of resources)出發,但持不同的看法。梁君彥和葉建源認為應將10億予港人使用,葉建源更直指予外人用是優次(priority)錯置,質疑本地

副學士等專上學生未有相關資助,為何會先「益人唔益自己」?

相反,吳克儉和馮煒光則認為獎學金不會影響本港升學機會和不會分薄教育資源。吳克儉借用數據反駁,指出政府2015年已提供超過1.7億元資助予本地學生到外地交流,至於「一帶一路」獎學金的10億元只屬「種籽基金」,即將用投資回報所得收益作出資助。

教育局官員強調資助並不影響本地生每年1.5萬個學額,指當局提供本地學生1000個額外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銜接學額均涉及大額資助,認為此舉顯示當局重視本地學生學習需要。

◆應先推行多元融和政策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

先在港建構共融意識

張鳳美指出,「連本地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也遇到融入障礙,更遑論『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要香港成為地區間的橋樑,政府現急需的,是一套全面的多元融和政策,志不止在思考『一帶一路』策略的意義及可帶來的機遇,而應茩契L重多元文化,讓市民從小建構真正的共融意識。」

˙解讀

張鳳美從現時香港教育政策出發,質疑一帶一路是否有助文化融合(cultural integration)。她於《明報》撰寫〈香港準備好「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嗎?〉一文,質疑受惠於一帶一路獎學金來港讀書的學生能否成為地區之間的橋樑。她認為現行教育制度,文化融合程度極低,本地主流學校課程和校園缺乏多元文化元素。如本地不少少數族裔學生因支援不足,導致不能升讀主流的公營學校。

她引用例子,稱過往有少數族裔入讀本地大專院校時,原以為可增加與華裔學生交流的機會,更可認識香港文化,但事實和想像卻不一樣。華裔學生鮮有與少數族裔同學一同上課的機會,加上生活經驗不一,很多華裔學生都不主動與非華語生交流,無奈地這些少數族裔的朋友都是海外生多於本地華裔生。張鳳美認為教育制度導致雙方喪失共融機會,令本地學生在建立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黃金時期中,較少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要在大學或投身社會時才碰面,感到陌生及不習慣。

 
 
今日相關新聞
觀點與角度﹕「一帶一路」10億 獎學金惹爭議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