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山居秋暝〉一詩,只有八句四十字,但在寫景、寫人、抒情等方面,均運用了多樣化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技巧,值得深入分析。
1. 動靜結合 相互映襯
全篇詩作,既有靜態描寫,也有動態描寫,令山村秋景變得豐富而活潑可喜。
首聯主要寫靜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正好寫出入暮秋景之美。「空山」一詞,見其空寂,加上「新雨」過後,讓人感到一片寧靜,眼前是安祥舒適、美好清新的景象。
頷聯的景色,也主要以靜景為主。「明月松間照」,寫出秋晚安逸的景象,光亮皎潔的月亮在傍晚的天空上高掛,在松樹之間滲透而出,未見動態。至於「清泉石上流」一句,作者表現山石上流水的一點動態,但也只是以動襯靜,進一步刻劃山村秋晚的寂靜。
到了頸聯寫人,作者運用了動態描寫手法,浣女歸來時喧鬧嘻笑,漁舟在河上慢行,稍稍打破秋晚寧靜的氣氛,空山不再寂靜。
2. 定點描寫 層次分明
作者描寫景物層次分別,從距離而言,就是由遠而近。作者在首聯先寫空山,再寫雨後,再寫入暮秋晚,為全詩定下空寂寧靜的氣氛。接下來,就是接近一點的松樹,月色在疏落的松樹之間穿透而出,溪邊清泉亦正流動。下一步,就是歸來的洗衣女和緩緩移動的漁舟了。
此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句,作者由上而下地刻劃山村秋景,先寫高掛的明月,再寫月色從松間透出,視線由上而下,最後作者於後一句刻劃地上的流水和溪流的大石。
這種寫作方式,讓讀者清楚掌握四周的環境特點,令文章內容更見豐富,而且條理分明。
3. 借景寄意 意境深遠
文章既寫景,又寫人,深入分析,不難發現當中滲透了詩人的寄意。
作者於頸聯中寫了「明月」、「青松」、「清泉」,這些明淨的景物正好象徵了詩人高潔的品格。至於刻劃洗衣女和漁舟,一方面刻劃了山村居民的生活常態,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山村樸實恬靜,正好流露了詩人嚮往山水自然,渴望歸隱之情。
4. 感官描寫 刻劃細膩
王維的詩以「詩中有畫」見稱,到底「畫」在何處?作者通過多種感官刻劃山村秋景,將秋晚山居的景和人寫得活靈活現,如下:(圖一)
5. 反用典故 突顯主旨
作者運用典故,含蓄地表達嚮往自然山水,渴望歸隱的情懷。「王孫自可留」之原典出自《楚辭•招隱士》,原意是極言山中凶險,希望王孫可以離開凶險之地。《招隱士》強調「離開」,但作者用此典故,卻反用其意,強調「留下」。作者認為山中的環境並不凶險,雖然秋天頗有肅殺之感,不及春華茂盛時的喜氣洋洋,但作者深感眼前秋景確是怡人,鄉村的質樸環境更是可愛。眼前美景如此可愛,即使是《招隱士》中的「王孫」,也不必離開了,於是抒發了「王孫自可留」的感嘆。
6. 善用工筆 用字考究
全詩四十字,但刻劃了豐富的內容。不計尾聯在內,單是首、頷、頸聯,已有「山」、「雨」、「月」、「松」、「泉」、「石」、「竹」、「浣女」、「蓮」和「漁舟」,而且作者運用不同的詞語配搭,以彰顯各個景物、人物的特色。
形容詞:例如「山」配上「空」以見其寂靜、「雨」配上「新」以見其新爽、「月」配上「明」以見其光亮、「泉」配上「清」以見其清澈。
動詞:例如「浣女」前用一「喧」字,以見洗衣女的活潑可愛,也為寧靜的山村秋景添上一分熱鬧,「歸」字說明了洗衣女在回家,說明她們的生活常態。「漁舟」前用一「下」字,以見漁船靜靜地順流而動。
7. 語言技巧
.對偶
根據律詩的要求,頷聯、頸聯一般都是對偶句,令詩歌的文字更見整齊,尤見其用字和韻律的美。如下:(圖二)
•倒裝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按照正常的語序,這兩個句子應該是「浣女歸」和「漁舟下」。不過,句子倒裝後,增添了詩歌的韻律美,如「下漁舟」一句,將「舟」字放在最後,就可以跟上文的「秋」、「流」和下文的「留」押韻了。
•押韻
律詩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偶句押韻,本詩的韻腳如下:「秋」、「流」、「舟」、「留」。這四個字在今天的廣州話堙A韻母還是一樣的,根據我們的母語來讀,還可以讀出詩作的韻律美。不過,謹記一點,由於古代的字詞讀音,跟現代廣州話或有差別。在古代押韻的字,到了現在,如果讀音發生變化,就變得不再押韻了。
作者簡介: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文:甄沃奇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