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前,夢想是樂觀、積極的代名詞,侃侃而談夢想的人,會受盡讚賞,被視為能在世俗中找到明確目標的上進人士。然而,不知何時開始,夢想兩個字,不僅已不再宣諸於口,更甚的是,電視新聞播放政府高官勸戒年輕人別要過分激進追求理想的片段、報紙媒體上引述滿身銅臭的商人叫大家先顧銀紙飯碗的謬論……彷彿,夢想不再是人盡嚮往的事;擁有夢想,反而是不切實際的表現。對於這種奇怪想法,我實在不敢苟同。
有人說夢想不切實際,皆因它無法實現,就像一個五音不全的人要成為歌手、四體不勤的人要成為運動員、懼怕飛行的人要成為空中服務員……夢想的設定太高太遠,壓根兒脫離了能力所及的範圍,好比癡人說夢,又怎能達成?可是,夢想的真諦,並非在於能否實現,而是在追尋的過程中,多少帶來了一些改變,驅使我們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就算最終目標未能達成,但抵達了距離目標不遠的地方,總算比以往攀得更高了。四體不勤的人,因為夢想奮力練習,也許未能成為運動員,但總算練成了敏捷的身手;克服了飛行恐懼症的人,即使做不了空中服務員,至少可以四處旅遊。若要數古今中外的例子,非孫中山莫屬。孫中山提倡的三民主義,在當時的中國可謂痴人說夢,但正正是這種遠大的理念,推翻了二千多年帝制,並讓民主意識逐漸在中國抬頭。儘管到了21世紀的今天,真正的民主仍未降臨中國,但孫中山對當時和後世,不無深遠影響。由此可見,說夢想不切實際的人,只茞援騕痕G達成與否,忽略了夢想真正的意義,是人們在追尋過程中所發揮的力量。
又有人說,夢想不切實際,皆因它鼓勵人們胡亂做夢。不少人捉錯用神,以為擁有夢想的人,就是橫衝直撞、不守秩序,不好好跟隨現實的規矩。要在規範重重的社會實現夢想,實在難過登天。可是,夢想的意義,正正在於它的不切實際。試想想,若人人的夢想都是跟茞{實走,那所謂的夢想,不過是單一而乏味的隨波逐流。正因為夢想不跟隨現實的遊戲規則,許多妙想天開的念頭,就這樣橫空而生;也因為夢想的難以實現,堅持不懈的人,統統成了前無古人的做夢者。
說到底,夢想怎麼會落得不切實際的罪名?夢想的意義,在於人們追尋理想時重新發掘的潛能,不依規則的獨創性。當人們還在嗤之以鼻地指摘夢想好比癡人說夢話,我笑他人看不穿。
■奪星心得
2015年文憑試作文卷其中一條題目首設分題,考生可選擇以「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或「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為題寫作。
我選了「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意味茼b闡述夢想很有意義前,要先解釋夢想怎麼會被人說是不切實際。若只一味說明夢想的意義,隨時落得離題收場,兩者關係必須緊扣。
能夠援引例子或金句助證,固然是好,可是,曾有評卷員說過,過多的引經據典和例子引述,容易缺乏個人見解,因此在引用各種例子前,宜先詳述自己的立場,例子只用作點綴即可。
作者簡介:第二屆中學文憑試考生,中文科考獲5**成績,現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過去曾出版多部著作。
文:林澤銘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