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拿大本月10日起將陸續迎來大批敘利亞難民,有加人擔心這將威脅國家安全,重演法國巴黎恐襲。有研究國際關係的本地學者指出,加國面臨的恐襲危機早已存在,當局也無法百分百保證所有入境難民不會發動恐襲,並認為聯邦政府的輸入難民計劃過急;但他強調,即使有漏網之魚,加國也應本茪H道責任,繼續接收難民。
研究國際關係的多倫多懷雅遜大學 (Ryerson University) 歷史系副教授基斯連科 (Arne Kislenko) 曾在加國擔任高級移民官員,在機場堵截可疑入境人士。他直言不諱,若民眾以為加國跟法國等國家不一樣,一直對恐襲免疫,「是很天真和愚蠢的想法」。
「我們是一個開放和多元文化的社會,」基斯連科說,「連歷史上最殘忍的專制政權都無法避免恐怖主義,為何你會覺得,生活在開放社會的我們可以?」
他指出,過去加國也曾遭受恐襲威脅,包括去年的渥太華國會山莊槍擊案和2006年當局搗破的Toronto 18恐襲陰謀。基斯連科指,加拿大也曾跟愛爾蘭共和軍 (Irish Republican Army) 和泰米爾之虎 (Tamil Tigers) 等激進組織扯上關係。換個角度而言,阿爾蓋達 (al-Qaeda) 和伊斯蘭國 (ISIS) 也視加拿大為敵人,加上外界認為加國和美國有密切關係,加拿大根本無法獨善其身,「若從久遠的歷史來看,我們需要明白,我們是在反恐戰的前線。」
但他補充說,加國跟法國的安全格局有分別,像法國有很長的殖民開拓歷史,也曾「體驗」恐怖主義,像在1950年代,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要求獨立,阿爾及利亞和法國的恐怖分子也曾在法國發動恐襲。
另外,法國有龐大的穆斯林群體,未能融入主流社會,這跟加國的情況有很大的分別。在運作問題上,加國距離中東和歐洲較遠,而且不像法國般,有大批邊緣青年聚集在大城市的周邊,這些人會容易成為恐怖分子的招募對象。
雖然表面上,加拿大受襲的機會較小;但基斯連科提醒,像黎巴嫩、西班牙和印尼這些一般認為較安全的國家均曾發生恐怖襲擊,「過去約15年間,恐怖分子特意選擇不那麼明顯的目標發動襲擊,就是要提醒大眾甚麼是恐怖襲擊,就是要散播恐懼。」像巴黎恐襲發生在餐廳和劇院一樣,恐怖分子專揀平民出入的地點下手;基斯連科說,加拿大全國都有這些很難防衛的地點。
聯邦自由黨的競選承諾包括結束針對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對此基斯連科認為,加國出兵與否,跟會否受襲沒有關係,「我不能想像恐怖分子會說,『好吧,你們撤回兩架戰機,我們便不襲擊你』,這不會發生,因為它違反恐怖主義的原則;襲擊反而更合理,因為你仍然是西方國家的一分子。」原教旨主義者 (fundamentalists) 憎恨加國,只因這是一個民主社會。
若加國早已成恐襲目標,很多人更加擔心大批難民湧入,將導致國家安全面臨更大風險;基斯連科表示,雖然明白這些人的想法,但認為這很「幼稚」,「其實有多少敘利亞人是恐怖分子?只有很少;大部分人正等待死亡,他們只想過更好的生活。」他舉例指,在法國恐襲中,恐怖分子多為法國人,因此威脅其實更容易來自本土;而且很多時候發動襲擊的,也可能是那些同情恐怖組織的極端分子,「就算你禁止敘利亞難民入境,難道 (恐怖分子) 不會用假護照,扮遊客從溫哥華進來嗎?」
他坦言,即使政府的難民審查如何嚴密,總會有漏網之魚;「若只是為了防止那可能入境的5個、10個恐怖分子而關閉邊境,你無論如何也不能稱自己為文明社會。」 他強調,加國的人道精神比國家安全更重要。
但他亦批評,自由黨政府計劃年底前輸入1萬名敘利亞難民計劃「太雄心勃勃」,「我希望新政府不會為了接收難民,而犧牲了安全程序。」對於單身男子暫不獲批來加,基斯連科指,這只是「政治舉動」,因婦孺也可當恐怖分子。
從另一角度看,伊斯蘭國宣稱只有他們能保護難民;那麼加國向難民伸出援手,會否激怒恐怖分子?他稱,這個問題很難答,因為伊斯蘭國從不按牌理出牌,外界不能真正理解這個恐怖組織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