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見圖)
■相關概念
同理心(empathy)
和平主義(pacifism)
文化衝突(cultural conflict)
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
國際協作(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
•伊斯蘭文化:link.mingpao.com/14864.htm
•文明衝突:link.mingpao.com/14863.htm
2. 其他參考資料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1126BZ.doc
■模擬試題
˙資料A
跨境犯罪與恐怖主義難以防禦,與全球化脫不了關係。全球化的發展帶來自由市場貿易,國家干預減少,使犯罪團伙與恐怖分子得到更大的自由擴大跨境活動,並向世界各地擴展活動空間。例如全球化下人員自由流動使恐怖分子得以到世界各地製造事端;貨物與金融的自由流動則有利他們獲得從事恐怖活動的器具與資金。
跨國犯罪團伙容易利用國家法律體系的漏洞伸魔爪。例如在無引渡法令的地方,或在法制不彰、執法不力的國家建立活動基地,於銀行保密不力或缺乏有效管理的國家從事洗錢活動等──全球化降低恐怖活動運作風險;不同恐怖組織之間的聯繫愈見頻繁及快速。犯罪分子發展國際網絡,將活動、計劃等分散到世界各地,單一國家的法律體系難以應付。在罪行與恐怖主義散播無國界的情形下,誰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資料B
2015年11月13日晚,巴黎多處遭受恐怖襲擊,最少造成132名民眾死亡,震驚全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承認責任,聲稱是要報復法國參與美國為首的轟炸敘利亞與伊拉克行動;選擇襲擊音樂廳,因堶掩E集了聽「淫穢邪惡」音樂的「異教徒」等。法國總統奧朗德譴責ISIS的「戰爭行徑」,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襲擊是針對「全體人類和我們共享的普世價值」。全球不少伊斯蘭國家或團體的領袖同聲譴責,強調恐襲與宗教無關。
雖然許多法國人明白恐襲不是穆斯林的錯。在恐襲中救了兩名婦人的穆斯林塞弗也擔憂法國穆斯林的處境將更不堪。恐襲發生後,巴黎北郊一間清真寺被寫上「穆斯林去死」等塗鴉。
施襲者有法國公民,各界紛紛追尋原因。不少論者提及西方價值觀與伊斯蘭教的文化衝突。伊斯蘭教徒要在日常生活展示信仰,但法國嚴守政教分離,如立法禁止伊斯蘭女性在公眾地方穿戴全罩式面紗及罩袍,原因是裝束違背法國的價值觀和女性尊嚴。法案引起極大爭議,批評者指是歧視和不尊重宗教;對以自由、博愛、平等為立國精神的法國來說,更是諷刺。
˙資料C
恐怖主義以暴力活動或戰爭形式針對敵對國家之公民,進行無法預測的攻擊,進而造成社會的不安與恐懼。恐怖主義是人為活動,且具特殊政治目的。恐怖主義以極快的速度在全球(廣度)傳播,亦正因為此,我們很難去釐清問題的來龍去脈並加以防範。這一點與傳染病一樣,例如,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在中東快速傳播到歐美,但如何傳播至這些國家的路徑還是不甚清楚。正如雖然我們知道近來恐怖組織發動恐襲,但我們很難追查恐怖分子藏身的地點與組織方式。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指出和解釋全球化如何有利跨境罪行與恐怖主義活動發展。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全球化如何有助及妨礙文化價值觀的互相理解。
◆延伸回應題
3. 評估全球治理對解決國際問題的成效,論證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見最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