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女兒梁齊昕受情緒困擾及早前掌摑母親事件,成為公眾焦點,令人關注情緒問題青年及家屬如何重拾互信,走過崎嶇復康路。情緒困擾的過來人啟茵,自少被母嚴厲管教,20歲時一次情緒崩潰欲跳車,才驚覺壓力「爆煲」。她接受治療後搬到中途宿舍自立,更尋回私人空間及興趣,反有助病情。有社工指家人鼓勵固然重要,但有情緒問題的人或「聽唔入耳」,過於關注其康復狀G,反為病人帶來壓力,籲家屬與病者共同找出合適的治療方法。
在大埔一間精神復康者支援中心,30餘歲的啟茵輕靠桌子,神態自若地與記者聊天,但原來昔日的她只會正襟危坐,更因壓力患上思覺失調。家境屬中產的她自小在母親嚴厲管教下成長,一舉手一投足都要滿足母親要求,「好似香港小姐、名門望族」。
怕繼父嫌棄不敢說真正感受
啟茵父親早年去世,事業型的母親撐起一頭家,照顧家人的責任就落在當時僅16歲的啟茵身上。啟茵說母親要求甚高,「連每餐飯放幾多隻匙都有嚴格規定,跌了一粒飯落地都要立即執番,抹乾淨先可繼續食飯」。放學歸家有大量指令,同時要兼顧會考,啟茵不敢與朋友聯誼,遑論向朋輩坦白感受。及後母親再婚,啟茵更怕母親及繼父嫌棄自己,不敢說出真正感受,「有種『家嫂』的心態,認為一定要受委屈,但其實只是扮偉大,一廂情願」。
失控欲跳車始知患思覺失調
SARS期間,父母駕車接載啟茵前往見工,途中母親「長氣」提醒她注重細節,「笑到四萬咁口,同我講要畀自信自己」,當時已出現輕微幻聽的她聞言立即失控,「心諗可唔可以畀我靜下,當下一片空白,只想即刻逃出車廂」。她在車子行駛途中猛力抽門欲跳車,及後送院檢查才知患思覺失調。
出院後她回家休養兩年,母親關懷備至,但「相見好同住難」,啟茵最終選擇搬到中途宿舍及自住。康復路遙,啟茵認同家人鼓勵重要,但有時一句「加油」反徒添壓力,她自住後尋回私人空間,終找到情緒「出路」。
抗病15年,啟茵現與母親關係良好,不時相約飲茶談心,啟茵更在心理衛生會擔任朋輩支援員,以自身經歷勉勵同路人。
有私人空間與母關係更好
香港心理衛生會教育主任黃南輝說,情緒問題未必容易辨認,父母不應怪責自己,應茞晰矰U與患者一同尋找最合適的治療方法,情緒病患者「一係收埋唔出聲,一係激烈反抗地表達」,父母可借助中間人如社工溝通,亦要顧及病人需要,「如家人想開導佢,但病人只想靜養」,過分擔心病患復發,反會令病人壓力更大。
明報記者 陳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