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躉船吊臂撞上汲水門大橋,暴露本港跨海大橋欠缺「防撞監察預警系統」。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早於2011年已研發智能監控系統,可主動監察橋樑前後500至1000米內水域的船舶活動,推算是否有撞向橋墩或橋身的風險,並及時發出警告以及提早疏散橋上車輛。該套系統目前已應用於浙江省的「椒江二橋」上,負責研發的倪一清教授表示,本港大橋現時沒有預報系統,裝上該套系統不但可起預警功能,橋墩毋須設立緩衝撞擊設施,工程費用亦會下降。 運署:路署有結構監測系統 運輸署未有回應是否有意採用理大的預警系統,只表示具策略性的長跨度橋樑如汲水門大橋等,路政署有專用的橋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包括多種感應器,如風速儀、溫度儀、加速儀等等,以提供大橋荷載,例如風力、溫度、地震和交通,以及結構反應等實時數據,從而長期監察結構。就汲水門大橋的監測系統,該署今年中曾收集數據,覆檢結果顯示系s各方面運作正常。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倪一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內地船撞橋樑普遍,「最危險是晚間撞了沒人知,船不顧而去,橋樑外表好像沒事,但結構可能已受損」。2011年浙江「椒江二橋」建造期間遭船撞橋墩,故委託倪一清開發一套預警系統應用於該橋上,及早推算船舶撞橋風險,減少意外發生(見另稿)。 理大倪一清:高清攝影機監察 免生意外 倪一清說,目前本港多條跨海大橋,都有安裝感應裝置,但只屬被動方式,即大橋被撞至損狺~會觸動警報,若損痁Y重,可能連車帶橋墜海,造成大量傷亡。由他領導的團隊,利用高解像攝影機,可獲得橋樑前後,500至1000米的全景交通圖像,所有安裝了「自動識別系統」的大型船,以至沒有動力的躉船,都一併覆蓋。監控系統透過船的位置、航行速度、方向、船舶長度及重量等,推算船撞橋風險(見圖)。他又補充,該系統亦可準確推算船舶高度,以便及早提醒船長轉向或降低吊臂,避免意外,但並無正面回應若汲水門大橋裝設了該套系統,是否可避免近日發生的意外。 理大副校:人工智能監察助減建築成本 理大副校長衛炳江表示,橋樑監控系統成本佔整體工程費用只屬小數,但「意外就係意外」,以汲水門大橋事件為例,躉船錯誤選擇航道,結果造成大橋損毀,若有船撞橋墩,情G便不堪設想。他指新一代的大型基建逐漸加入人工智能,全天候監察建築物的結構,更可節省建築成本。他以橋樑為例,「有了預警功能,撞船風險進一步降低,橋墩直徑得以縮減,工程費用自然下降」,但他透露政府一直未有與理大接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