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工業需求 港研發落後
【明報專訊】相較內地機械人的開發和工業應用已如火如荼,香港同業似乎較為冷清。專家分析,沒有工業需求、政府投資較少,是本港機械人研發落後於世界先進水準的外部因素;而大專象牙塔內,教授多注重理論研究,未有與用家結合,大學生畢業後無心深造,不想做科技產品開發者,亦令機械人產業缺乏知識和人才支持。
明報記者 楊立贇
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系副教授梁鴻發從2012年起,已連續4年擔任該學系在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Robocon Hong Kong Contest)的領隊。在今年機械人雙打羽毛球爭霸戰中,他的團隊「赤影」獲得最佳工程設計獎。兩台機械人分別由兩名學生操控,一台負責發球和近距離接球,另一台負責遠程接球,在羽毛球賽場上前後移動,相當靈活。這兩台機械人並非如人類般有頭有四肢,而是一個長方形方框上相連4個羽毛球拍,由不同的摩打和程式操控,外加一對攝像頭「眼睛」完成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梁鴻發說,「現在並非只有仿似人的才能叫機械人,廣義上,只要能應用機械人技術、有行動、能代替人類完成一些任務的,就是機械人。」
梁鴻發說,Robocon是電子及資訊工程系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年都有不少「發燒友」學生,除了參賽學生,還有師弟師妹充當啦啦隊員,在機械人每次贏波得分時都大聲歡呼。然而,幾乎沒有學生畢業後繼續從事機械人科研開發工作,而是進入政府部門、電訊公司等工作。梁鴻發說﹕「很不幸,香港年輕一代只是科技產品的用家,很少有人願意轉變思維做開發者。因為這件事又辛苦,人工又不高,沒有吸引力。而且,科研的基礎是數學與邏輯思維,而本地學生的數學能力在近10年來不斷退化。」
梁鴻發認為,目前香港機械人科研水平在世界範圍內「行得慢」,落後於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內地,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市場太小,工業參與度低。梁的同事、同系高級講師周海林亦稱,以深圳為例,當地有工業需求,從軟件開發、系統設計,到安裝、生產,將機械人視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去發展,容易實現廠校結合;而香港的工業北移,未有類似珠三角的市場需求,港商投資短視,很少資助大學科研,大學教授又茩咿馦z論性、前瞻性研究,學術研究與工業應用脫節。
實際上,機械人可應用於自動化工業、家庭護理、醫療、教育娛樂等多個產業,本地市場不足,解決方法就是向外輸出創新技術,梁鴻發說,「香港市場小,但是世界市場很大!觸屏技術很早就有,只有蘋果公司定義了何謂智能手機,阿里巴巴亦是贏在創意,關鍵是想不想得到!香港下一代工業發展方向,一定是科技創意」。
批政府政策僅「錦上添花」
此外,政府財政支持也很大程度影響科研成敗。「甚至馬來西亞(對機械人研發)的政府投資都比香港多。」梁鴻發說:「(香港)政府名義上鼓勵,梁特首上任第一天就說要搞創新與科技局,但至今未果。現在香港的創意科技都集中於科學園,都是些中小企,規模不夠大。」周海林則將特區政府的政策扶持總結為四個字——錦上添花,「香港政府不會幫你探索,你要自己先鷐,才可能獲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