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死亡對不少人而言是禁忌,有社會服務機構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認同自主身後事的重要,惟僅兩成人落手預備。有長者因老伴離世後,有感身後事安排不圓滿,遂主動向家人表達自己的後事心願;有長者生前沒留下喪葬安排,因家人宗教信仰不同,結果舉行3場喪禮。機構指出,長者提及身後事安排時,成年子女反而感避忌,避談話題,窒礙與年長父母討論,冀生死教育打破家庭對死亡的忌諱。 訪1047人 60歲以上長者六成未準備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今年3至9月以問卷訪問1047人,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認同自主身後事(即自行決定)的重要,近半受訪者開始思考身後事安排,惟僅兩成人落手預備。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主任冼鳳儀認為,一般家庭多不敢討論身後事,不少長者未知可按個人意願安排後事,普遍只考慮過身後的喪葬地點及方式,忽略遺囑、遺產分配及醫療選擇等。 丈夫身後事倉卒留憾 婦主動安排 調查發現,受訪的60歲或以上人士中,近六成未開始準備身後事。現年81歲的陳麗嬋是屬於早有準備人士;陳婆婆回想,4年前丈夫離世,其身後事卻安排得倉卒,如不知丈夫臨終意願,為他買的長衫亦不太合身,留有遺憾,故自己向家人開腔表達個人身後事意願。陳婆婆表示,生命無常,曾因哮喘病發而幾乎窒息,故有為死亡做準備,如家人陪伴她買布訂造壽衣及購買繡花鞋,又參加機構的「生死之交」計劃小組,寫下生死札記交代後事心願,避免子女為其後事爭拗,表明選擇佛教儀式、火化及與家人合葬等。 寫札記交代遺願 免子女爭拗 有5名子女的陳婆婆表示,不是每名子女想跟她談後事,如其中一名兒子不喜歡她談及身後事,回應說「好]]點會死」。陪同她出席活動的另一名兒子吳先生表示,聽到母親首次提起身後事安排時,感到震撼,但支持她自主決定。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生死之交」長者生死教育及支援計劃計劃主任蘇素芝指出,不少子女認為死亡不吉利,害怕父母不高興而拒談死後安排,往往窒礙長者傾談身後事的意欲。 蘇指生死教育茩垣a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親人身後事得以順利安排,除表達對親人的尊重,亦避免家屬爭拗,助過渡哀傷。她曾遇到家庭處理親人喪事時,因家人宗教信仰不同,親人臨終前無表態,最終分別舉行3場喪禮。蘇冀坊間打破對談論死亡的忌諱,「生與死未必是永久割裂,可以是一份禮物及一種承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