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環署每月公布44區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本報統計2011至2015年10月的數據,發現將軍澳區有8個月的指數達到或超出警戒水平,屬全港最多,但今年有改善,暫未有月份達警戒水平。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表示,本港登革熱確診個案以外地傳入為主,故個別地區蚊患多,不等於一定出現登革熱個案,但需注意滅蚊。 5年8次 今年有改善 本港今年截至本月14日有88宗確診個案,87宗屬外地傳入,最多來自菲律賓,達17宗,其次是印尼及泰國,分別達14及15宗。曾德賢表示,市民可使用含避蚊胺的防蚊產品,如使用天然防蚊水如香茅油,需每1至2小時補塗。另登革熱研發疫苗有進展,保護力由初期的30%,增至近期五至六成,引致併發症風險亦減少。 曾德賢指出,白紋伊蚊亦可傳染寨卡病毒,以往見於亞洲及非洲一帶,近年在南太平洋出現,其中2007年太平洋雅蒲島有百多人受感染,現階段傳入本港的風險不高。他表示,寨卡病毒屬較溫和的病毒,潛伏期最長達兩星期,超過九成病情屬輕微,部分病徵與登革熱相似,例如會發燒、出現皮疹等,另會眼紅,一般數天後可以自行痊癒。另有期刊曾稱,此病毒會導致器官衰竭。他指出,此病毒不會如登革熱導致血小板大幅下降及出血。 食環署每月會監察44區誘蚊產卵器指數,據其網頁,過去5年將軍澳區有8個月的指數達到或超出警戒水平20%,屬全港之最,其次是觀塘,有7個月達到或超出警戒水平。兩區今年情G有改善,至今未有月份達警戒水平。 曾德賢表示,新加坡每年逾5000個本地登革熱確診個案,當地實時監察蚊患情G及在網上通報,達特定水平會派人滅蚊,但本港情G不如新加坡嚴重,且有冬天,是否要跟隨當地做法要再討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