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軍區進京「勤王」
又到了那個令人神傷的日子。近年,不少學者對六四時期中國的軍事部署和調動作了不少研究,內地學者也打破禁忌發表了一些見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才是對歷史的正確態度。
百萬軍警參加戒嚴部隊?
六四時期究竟有多少軍隊參加了戒嚴部隊?從相關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儘管資料並不完整,但也看出其規模之龐大實出意料。據了解,當時有五大軍區都派出部隊參加了戒嚴部隊,基本上都是成建制參加,包括大部分集團軍所屬的大部分主力師、團。
以軍為單位參加戒嚴部隊的包括:北京軍區全部6個軍,即第24、第27、第28、第38、第63、第65集團軍,比例佔北京軍區陸軍百分之一百。濟南軍區全部4個軍,分別是第20、第26、第54、第67集團軍,比例也是百分之一百。瀋陽軍區出動的是第39、第40、第64集團軍,佔瀋陽軍區全部5個軍的60%。
此外,南京區參加戒嚴部隊的是第12個集團軍,佔該軍區陸軍3個軍的三分之一。廣州軍區出動的是第15空降軍,該軍由空軍和廣州軍區雙重領導,廣州軍區另有2個陸軍集團軍。令人奇怪的是,隸屬廣州軍區第42集團軍的舟橋團也參加了戒嚴部隊。
1985年鄧小平百萬大裁軍後,在全國組建了七大軍區,配屬有24個集團軍,另加一個空降軍第15軍,屬空軍編制。美國也有一個空降軍第18軍,但美國這個軍是隸屬陸軍的。
從以上述資料看出,參加戒嚴部隊佔了七大軍區中的5個,以軍區計算佔71.4%;蘭州軍區和成都軍區可能因為路程遙遠沒有參加。共有14個集團軍參加了戒嚴部隊,佔陸軍24個集團軍的58.3%;1個空降軍,佔該兵種百分之一百;另外是第42集團軍的舟橋團,據了解,當時只有少數集團軍擁有舟橋團。還有資料顯示,連上述這些部隊所屬的高炮旅,也大部分都參加了戒嚴部隊。 此外,參加戒嚴部隊的第38、第39、第54集團軍是中國三大戰略值班部隊,是解放軍最強的3支軍,也全部到北京參加「勤王」。因此有分析認為,參加戒嚴的總兵力,包括公安和警察等武裝力量,合共有百萬之眾。
解放軍3次進京各不同
1969年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後,前蘇聯百萬大軍壓境,計有100多個師和1萬多輛各型裝甲車和坦克,數千架飛機。面對如此威脅,毛澤東也不過增調3個軍加強北京的防務,北京軍區由當時的5個軍增加至8個軍,相比於戒嚴部隊15個軍以上的部隊,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兩者膽識立見高下。美國前總統尼克遜訪華,擦毛澤東人民戰爭以及全民皆兵的鞋,毛答「那是空城計」,令尼克遜摸不着頭腦。
解放軍曾有過3次進京的歷史,第一次是建國之初,毛稱為「進京趕考」,看人民給這支軍隊多少分。第二次是文革「軍管」,據聞不過是派出軍代表進入各政府部門、學校、工廠和各個單位。那個時期,由於毛澤東一早就神化了解放軍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所以不需重兵彈壓。第三個時期便是六四,研究者多以如狼似虎形容之,直指其破壞了軍民魚水情的關係。
暴露軍力險爆台海戰爭
當一個國家仍處於貧弱階段,軍事實力的暴露是致命的。據資料所說,濟南軍區有些部隊,是被下令跑步進京的,說明解放軍的運輸裝備短缺,機動能力極差。又如某些官兵脫離集體單獨行動,被某些受壞人煽動的民眾打死,說明軍隊的指揮系統不靈。至於當時的統帥部,更被指方寸大亂。
軍隊裝備的不足,是受當時經濟條件影響,但即使多麼差的裝備,如果有出色的指揮官、經驗富豐的戰士,也能戰勝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這已為歷史多次所證實。六四所暴露的中國軍事弱點,其直接後果是被台獨勢力所看輕,其後多次挑釁並衝擊中國的紅線,中國差點要進行台海戰爭。
作者是香港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