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錦囊﹕IES問卷設計
【明報專訊】◆你聽我講先﹗(見圖)
佩老師﹕問卷調查在獨立專題探究(IES)中是蒐集第一手資料的研究方法,與屬「質」的訪問相比,比較側重「量」的問卷調查需要大量的受訪者,整理分析的調查結果有一定代表性。而且,用問卷調查可以把受訪者區分為不同群組,易於比較不同持份者的觀點,有助深入、具體、多角度分析探究議題。但因問卷只可按既定的問題向受訪者發問,鮮有追問及澄清問題的機會,仍有其局限。加上問卷題目設計要求的語文能力極高,若問題設計得不準確或不恰當,會減低問卷的實際效用,未能從受訪者身上獲得有用的資料。因此,設計問卷的重點就是擬定題目。
◆小識﹕我們應如何擬定問卷?設定題目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佩老師﹕首先,問卷應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問有關探究議題的內容,第二部分則為蒐集受訪者的個人資料。
先說第一部分,同學在擬題前應已就探究內容設定相關探究焦點;而問卷的題目內容,就是以探究焦點為根據。問卷的開首宜先問一些客觀事實、可直接回答的題目,讓受訪者「熱身」;然後,按層次、有系統地依序列出其餘客觀問題﹕如探究題目為「探討體罰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小識你可在問卷問「你有沒有試過被父母體罰?」,再追問其「原因」、「次數」、「形式」等,以取得進一步的客觀資料。
◆小通﹕那在客觀問題部分應該設定答案讓受訪者選擇嗎?
佩老師﹕在這部分宜採用封閉式,即提供標準答案,有助受訪者比較然後選出答案;或以選擇題形式提問,即「是」與「否」、「喜歡」與「不喜歡」、「有」與「沒有」等直接回答的答案。
◆小明﹕問完客觀事實後,主觀意見的調查又是什麼呢?
佩老師﹕以上述探究題目「探討體罰對親子關係的影響」為例,主觀意見的調查可以問「受罰後你有什麼感受?」、「受罰後,父母有沒有向你道歉?」、「你認為父母教導子女的方式,哪種最有效?」等等。
為了令主觀感受變得具體,在此部分同學宜採用評分題,詢問受訪者對事物的認同程度,以分數量化個人感受,化成報告所需的資料。舉例若同學想得到受訪者被父母體罰的感受,可提問「被父母體罰後,我感到不開心」,然後要求受訪者就此句子的認同程度評分;十分認同為1分,完全不認同為6分。但注意提出主觀問題時,上下題之間要連貫、次序合理,方可有效發揮題目的作用。
◆小明﹕這樣問卷可以完了吧?已經有很多資料要處理。
佩老師﹕當然未完,第二部分便是蒐集受訪者的個人資料。
◆小通﹕為什麼要蒐集受訪者的個人資料?這些資料涉及私隱吧?
佩老師﹕第一,蒐集受訪者資料有助把各持份者分類,以比較、歸納不同背景或特徵的受訪者的看法。例如,繼續用上文的探究題目「探討體罰對親子關係的影響」為例,若能蒐集受訪者父母的教育程度,或可歸納出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較偏向採用體罰;這些資料,大大有助分析、回應議題。
第二,蒐集受訪者資料有助確保調查數據的準確度。如探究議題為「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是否利多於弊」,為了平衡所得數據以作比較,必須考慮受訪者的居住地區﹕資料的比重劃分為受影響居民佔50%、不受影響的居民佔50%,這樣的分析結果才具說服力。
另外,注意資料牽涉私隱,受訪者的個人資料也可啟發我們尋找新的線索或資訊以探究議題。當然,這些個人資料大部分也是敏感的數據,如年齡、學歷、家庭收入等,均涉及別人的私隱,若不小心處理或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別人亦有權追究。
■摘星秘笈
★問卷的重點是擬定題目
★請問卷受訪者就「認同的程度」作出評分,以量化資料
★小心處理問卷受訪者的私隱資料
文:溫佩芳老師
插圖: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