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沒有想過親手創作一張專屬你家的櫈子?早前有機構舉辦「家多張櫈」慈善彩繪活動,吸引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參加,齊心繪製獨一無二的自家櫈子,做善事之餘也為親子回憶添色彩。
除了「坐」以外,櫈還有什麼作用?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3月29日於灣仔修頓球場舉辦「家?藝術」嘉年華,其中「家多張櫈」慈善彩繪活動,便告訴你一張櫈不但可以坐,還可以做善事、與子女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同時宣揚家庭和諧、社區共融的信息。
「家多張櫈」活動吸引不少家庭參與,小組或個人捐助500元或380元,分別可在一張木櫈或摺櫈上自由繪畫,並將作品帶回家。活動籌得的善款將用作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發展家庭、兒童、青少年及長者服務。
楊小姐帶同兩名兒子參加彩繪活動,她認為家庭是現今社會最被忽視的東西,「社會上的人太繁忙,很容易忘記了家庭。我會不斷向兒子灌輸(愛)家庭的信息,希望他們將來一樣重視家庭」。接受訪問時3人尚未完成彩繪,但楊小姐說櫈面將畫上5個人,代表家中5名成員,希望表達「我們這個家庭永遠都是5名成員」的理念。
參與家長:盼女兒憶起親子時間
李小姐和女兒一同前來,她覺得活動很有意義,因為家裏沒有一張櫈是跟女兒一起畫的。「我不知道女兒將來還會不會用這張櫈,但希望她看到這張櫈,便回想起童年時媽媽曾用許多時間陪伴她。」李小姐的女兒表示因為她很喜歡彩色及大自然,故櫈子以大自然為主題。李小姐補充:「對她(女兒)來說,她的世界有家人,天氣經常是晴朗的,所以櫈也是彩色的」。
文、圖:顏鈺雯(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中五)
文字整理:古晨燕
■編輯部評語
主線清晰 圖文相配
文章內容簡單,主線清晰,圖片能配合內容。若能訪問主辦機構,講解如「家多張櫈」的意念何來、希望活動帶出什麼信息等,報道會更全面。原文未有寫出主辦機構的名稱和活動目的,令首段「宣揚家庭和諧、社區共融的信息」一句讀來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