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萬同志娶妻 九成家暴 三成無性生活
「同妻」,男同性戀者的異性戀妻子,婚前並不知丈夫的性傾向,婚後無正常婚姻生活,但又因種種壓力難以離婚,是社會中隱秘的弱勢群體。近日,內地官方首份關注「同妻」群體的研究報告出爐,研究負責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學教授唐魁玉稱,社會歧視、無法律保障,是「同妻」當前的困境;保守估計,內地最少有1600萬名「同妻」。
2012年6月,四川成都一家大學的教師羅洪玲,發現丈夫的同性戀身分後痛不欲生,從一座公寓的13樓墮樓身亡,引發輿論譁然。羅洪玲是內地約1600萬「同妻」的一個縮影,在傳統的家庭倫理束縛下,「同妻」在婚姻中承受着家庭暴力、少性甚至無性等巨大壓力,對於婚姻的維持以及解體都經受着與常人不同的艱辛和困擾。
中新社昨日報道,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小組歷時3年,近日完成了中國官方首個「同妻群體生活適應問題研究」。研究負責人唐魁玉昨向本報表示,在內地,同性戀尚且是一個隱形的群體,更別說「同妻」了,所以1600萬這個數字並非調查所得,而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實際可能更多。
唐魁玉的研究小組透過對國內網絡上活躍的「同妻群」中的173人跟訪調查:「同妻」主要是35歲以下,佔跟蹤訪問人群的75%。在接受跟蹤訪問的3年裏,9成以上受訪者稱受到過冷暴力、肢體衝突、嚴重家庭暴力等家庭暴力行為;3成在婚姻中沒有性生活,但處於照顧子女或經濟原因,僅有三成人選擇離婚。
唐魁玉認為,亟需推出相應法律,讓「同妻」選擇離婚的時候,能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他表示,「同妻」悲劇的產生不在同性戀丈夫,而是影響同性戀者選擇生活的傳統道德和異性戀霸權,解決「同妻」困境有賴於社會對於同性戀者的接納和保障,使得同性戀者有權利和自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用妻子來做擋箭牌。「社會氣氛愈來愈開放,『同妻』數量才會下降。」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