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增長目標定於7%
去年經濟穩中有進 困難和挑戰比預想大

[2015.03.05] 發表
關注兩會: 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上海公交車裏的電視屏幕直播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實況。(中新社)

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宏觀經濟政策放首位。官方一如預期把2015年GDP增長目標定於7%,低於去年7.5%,亦是11年新低。李克強指,去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困難和挑戰比預想大。

GDP增長目標 11年新低

李克強稱今年政府工作有3大重點,包括宏觀經濟政策放首位,重申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更注重預調微調,更注重定向調控,重點支持薄弱環節。

他表示,2015年工作要把握好總體要求,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增加1,7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增加1,000億元。

李克強指,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另外,目標今年的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穩增長為了保就業

他說,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啣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以這樣的速度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就會更加雄厚。他表示,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隨着服務業比重上升、小微企業增多和經濟體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各地要從實際出發,挖掘潛力,努力爭取更好結果。

李克強表示,去年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但他說,全國萬眾一心、克難攻堅,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他認為,一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他表示,「穩」的主要標誌是,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增速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就業穩」,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高於上年。「價格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而「進」的總體特徵是,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經濟結構有新的優化;發展質量有新的提升;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改革開放有新的突破。

李克強同時表示,過去一年,困難和挑戰比預想的大,全國迎難而上,主要做了以下5項工作:一,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二,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三,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增強發展後勁。四,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增進人民福祉。五,創新社會治理,促進和諧穩定。

更多中國要聞
關注國人出國買馬桶蓋
中國總理李克強的「兩會時間」,第一場活動是4日下午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農業界聯組會的委員,並參加討論。李克強在討論中注意... 詳情
因為經常解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治國理政,《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學習小組」過去一年聲名鵲起。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主編張德修... 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祥祺集團董事長陳紅天4日在僑聯組討論會上「炮轟」內地部分警察「不務正業」,對一些慣偷捉了又放,卻以「掃黃」名義,動不動就以... 詳情
爆紅「任性」翻譯姐 夫任習奧夜會翻譯
據《錢江晚報》報道,在政協發言人呂新華記者會上,美女翻譯張蕾因翻譯「任性」一詞紅遍內地網絡,原來其夫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南... 詳情
周生賢拒答霧霾:請你們理解我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剛卸任環保部長的周生賢(圖)4日也出現在政協經濟組的討論會。周生賢擔任環保部長近7年來,內地環境污染急劇惡化,霧霾問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