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總統李登輝﹕民主不要靠革命
【明報專訊】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是惹火的爭議人物,譽者謂其是「台灣民主之父」,猁怚落銢陛u台獨教父」。在香港目前的政治時空下,憂慮台獨、港獨合流的大棒下,訪問李登輝可說是多少有踩鋼線之舉。然而,古云「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在台灣民主轉型的現代史上,李登輝扮演的重要推手角色絕不可能避而不談。即今台灣政壇上,李登輝的政治見解仍獲不少台人尊重,因此《明報》於去年10月中專程赴台北訪問李登輝,希望了解他對台灣民主化經驗、兩岸和合前景,以至香港局勢發展的見解,望能從中獲得香港政局何處去的啟示。
民主不致劇變是最大考驗
1988年接任台灣總統後,李登輝開始逐步啟動台灣政制改革,直到96年正式舉行了華人地區首個總統直選,由此至今,台灣一人一票、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理念,漸入正軌。分享台灣民主化的策略與經驗時,李登輝強調民主進程不能操之過急,主事者部署時要「非常小心方法,一步一步的處理」,策略極重要,如何順應民意的同時,又不對現有體制造成劇變衝擊,才是最大考驗。
李登輝在訪問中,多次強調現時台灣的政治制度仍然百病叢生,因此近期積極推行「第二次民主改革」,不過,不滿歸不滿,他仍然認為變革要在現有體制下爭取,而非要徹底摒棄、另起爐灶。這與他一路強調政治漸進主義、「寧靜革命」的理念一脈相承。「用革命(爭取民主)的方法不行,我是很反對這個做法,革命得用暴力,這會使社會不安定,很多人會受到損害。」他並以史上歷來的革命行動作例子,「17世紀法國大革命,造成相當嚴重的社會動亂,要安定需要一段時間。到了現在的社會,不必要再用過去的方法來進行」。
經濟基礎不穩 民主變脆弱
李登輝認為,隨虒g濟發展,社會出現要求民主化的聲浪是必然趨勢,「民眾當然希盼民主化,但立即倉卒進行肯定會帶來反效果」。他指出,在現代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推動政治民主化,是極為困難的手術,若基礎不夠穩固,制度又不完備,所建立的民主亦只會脆弱不堪,甚至對社會帶來禍害。「在民主化過程中,總會有激進理念的一群,認為要將各種制度徹底變革,一切問題即可解決。」
面對保守派 妥協作代價
李登輝直言,不能採取批判清算的方法去建立民主,他以台灣經驗為例,由88年開始的民主化,實際建基於80年代時任總統蔣經國開始的開放報禁等自由化政策。而在他繼位後,如何消除保守派的阻撓,亦是以不斷交換、妥協作代價,「你要把他們打倒(保守力量),絕對不會退」。
中國思想難明「主權在民」
對於中國民主的前景,雖然一直強調台灣獨立於中國,但李登輝熟讀中國歷史,並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歷史政治學看法﹕「5000年來中國的制度,以皇帝為中心的制度,皇帝的制度是什麼?非常的封建,只有私心。」他聲言,「中國人的思想本身,還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到主權在民的觀念。」因此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都只是政權的變換,而至今未有出現民主。「毛澤東的共產革命,中國的社會,5000年的中國社會有沒什麼新的變化?沒有嘛,就是另一個異姓革命,名字改了後就要打,所以社會發展進步、退步,進步、退步,不斷重複怪圈。」他認為,現時中國已慢慢的受到西方教育,但制度沒有改,「受到西方教育後,思想上有點變化,但制度上沒有改,這個是一個問題」。
●影片區﹕台政治領袖專訪片段
http://link.mingpao.com/20961.htm
台灣啟示錄【四之二】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