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詞彙看世界 (二)﹕司法獨立定中國特色成敗
【明報專訊】美國學者福山等西方學者近年對民主及治理的省思,中國模式得到注視,甚至引起中國模式更勝西方民主制度之說。西方民主固有積弊,但中國模式同樣面對不少問題,何者更能快捷地改善自身?美國民主研究權威戴雅門相信,中國模式不可能持久,相反民主政體卻具備自我修正能力;新加坡的中國研究專家鄭永年反駁,美國等老牌民主國體制僵化,不易自我修正,中國卻遠為有彈性應對挑戰。兩人都認同中國必須建立獨立司法系統,但對能否在一黨政治下出現卻有不同見解。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去年11月發表名為「Is Democracy in Decline?」(民主正衰落嗎?)的演說,回顧全球民主發展。他估計自2000年以來,全球有25個民主政體失敗,撇除政變,也包括一些逐步削弱民主權利的國家;威權統治變本加厲,西方民主國家則愈來愈泄氣。但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不相信中國模式會對民主政體構成嚴重威脅,他對全球民主化進程仍「非常樂觀」。
戴雅門﹕法不大於黨將車狺H亡
戴雅門認為,中國模式令人傾慕的是發展速度,但世人不會想要伴隨這個模式的各種弊端﹕自由及公民社會被打壓、沒有問責及自由。他指出,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吹捧中國模式的都是統治精英及知識分子,因為他們擁有權力,而中國模式正為他們提供藉口來鞏固權力。他還相信,中國模式是強弩之末,除了增長放緩外,亦面對一系列必須解決的深刻經濟結構問題。對於中國當前的反腐運動,他指出只能透過落實真正的法治才能成功,即建立凌駕黨之上的獨立司法系統。他說﹕「缺乏真正政治改革、缺乏一個體現法治的獨立司法系統、不將黨跟官僚系統分家、沒有循序漸進容許政治高層進行有競爭的選舉,中共的統治恐怕這十年內便要車狺H亡了,這算是什麼模式?」
中國模式討論興起,正遇上西方學界反思民主體制及治理問題。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向本報指出,西方學界對治理的討論近年不再停留在議會政治和選舉上變得多元,開始留意治理的其他面向,中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獲注視﹕中國雖沒有議會政治及選舉,但其治理有其他東西可參照。
福山肯定華現代化 「不下於奇蹟」
25年前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近年尤其獲中國輿論重視。福山近年積極反思民主體制的治理問題,以印度為例指出過早推行法治不利於政府有效管治,又以希臘為例指出在缺乏自主行政官僚體系下推行選舉民主會導致政治交易與貪污盛行。2013年他在名為《什麼是治理》的論文堣S指出,現時評估各國治理情G的指標未能反映中美治理效益的真實情G。他認為,北京在過去30年處理極複雜現代化過程的表現「不下於奇蹟」,自亞洲金融風暴後表現亦優於華府,但在世銀環球治理指標堿國「政府效能」評價仍遠好於中國。
藉民主反思撐一黨制屬對錯焦
福山這些看似改弦易轍的論調獲中國模式支持者引為知音不會令人意外,但他本人其實仍堅信民主主義是歷史的終點。他上月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憶述,數年前曾在與中國官方學者辯論時指出,隨茪什磥仆ㄥ弁襲坐j,要求政治參與的壓力將變得無法阻擋。他認為北京其實也知道需要作政治改革,但不知應走多遠,當年與他辯論的學者便以「文化不同」回應會否出現政治參與壓力。
丁學良也表示,中國一些宣傳扭曲了西方學界對民主的反思,用來反證中國的一黨制更優勝,「這根本是完全是不同的討論」。戴雅門則指出,雖然民調顯示民主國家國民對自身政治制度及執政黨失望甚至厭惡,但「他們並非希望另一種政治體制,更不是想要威權政體。他們想要的,只是一個更好、更能回應訴求及提高問責的民主制度」。
戴雅門認為,民主制度具備改革及復興途徑,這正是中國等威權政體所欠缺的。他舉例說,印度通過民主選舉選出旨在改革的莫迪,為經濟注入生氣;而美國不少草根運動,更在本土層面上尋求改善美國的民主制。他不看好中國模式,理由是威權政體不可能長期穩定,現時較成功的威權政權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但近年經濟發展也令兩國面對愈來愈大的民主化壓力。
【中國模式.二之二】
明報記者 林康琪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