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倡開放電源 控電費加幅
斥利潤管制不公 促循序改革
【明報專訊】消費者委員會昨日發表香港電力市場研究報告,批評現行規管兩電(港燈、中電)的利潤管制計劃協議,對消費者不公平,亦欠缺透明度,建議政府採取循序漸進方式改革,從源頭開放市場,打破兩電在發電市場的壟斷,研究在新發展區、屋苑或醫院等引入小規模的天然氣發電機自行發電,省卻配輸電的投資成本。開放發電源頭未知會否減電費,但起碼有助減低加幅。
不過,消委會未有建議開放零售市場,因英國等地經驗顯示,零售層面引入競爭未必有利小戶,住宅電費可能不跌反升。
消委會斥40萬元、花15個月,委託3名外國專家研究本港電力市場,研究報告批評現有管制協議計劃對消費者不公平,容許兩電賺取9.99%回報,即使管制計劃協議令人徹底失望,但無可能短期急劇改變,建議未來改革要循序漸進。
政府早於2005年已提出,本港長遠必須開放市場,並實施廠網分家。消委會研究只建議從源頭開放市場,原因是外國經驗顯示,開放市場後,電力公司傾向重新合併,具議價力的大型工商用戶得益,小住戶議價力低,加上不良銷售手法及高昂的轉換供應商成本等因素,電費不減反加。以英國為例,開放市場後,工商戶電費平均減22%,住戶電費卻升5%。
具一定規模用戶 可自設小型天然氣機組
消委會研究建議,本港可從源頭引入競爭,加用天然氣或再生能源(見圖)。該會舉例,未來新發展區、大學、醫院及酒店等用電量具一定規模的用戶,只要自行投資小型天然氣機組,便可從現有環繞香港的天然氣管道獲得天然氣,自給自足發電。消委會競爭政策研究小組主席鄭建韓說,小型天然氣機組近年技術成熟,如澳洲已普遍採用。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僄犮R說,小型天然氣機組「好似一間房咁大」。
開放發電源頭之餘,消委會亦建議要公平進入供電網,除了慣常談論的廠網分家,政府應確保新加入者可在不受歧視條件下進入電網,並可研究兩電電網進一步聯接互通。
對於開放發電源頭可否減電費,黃鳳僈﹛A「無水晶球預測電費一定下降,若什麼也不做,未來電費可能會更高。」
中電﹕態度開放 港燈:需研究報告
環境局表示,政府與兩間電力公司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將於2018年屆滿,已就電力市場的未來發展及其規管架構展開檢討。發言人表示,政府擬於明年上半年就電力市場檢討諮詢公眾意見,又說非常理解公眾期望准許回報率應與投資電力市場經營風險相稱,政府在檢討時會考慮公眾的期望。
對於2018年的規管模式,中電表示持開放態度,發言人稱,現行管制計劃協議,50年來行之有效,且條文不斷優化,務求符合市民期望。港燈昨表示需時研究報告,暫未有回應。
報告多參考歐洲 被指不全面
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表示,外國經驗普遍先處理廠網分家,然後才探討更複雜的開放源頭,但報告不夠全面。他又指報告只參考歐洲為主的國家,開放市場令電費升,「電費升跌與市場是否開放沒一定關係,電費升可能與燃料價上漲或簽訂合約有關,不能直接比較」,又指報告沒參考成功個案新加坡,對此感到奇怪。
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余遠騁表示,本港引入小型天然氣發電機組,可能會因為供電人口不夠多,不符成本效益,導致電費大幅上升,應小心探討該方案在本港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