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大賣 魚量大減 太平洋藍鰭吞拿列瀕危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周一在悉尼大會上宣布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警告太平洋藍鰭吞拿魚跟中華雞泡魚(河豚)、美洲鰻鱺、俗稱飯鏟頭的中華眼鏡蛇等物種,因受世人為滿口腹之慾及濫捕、濫伐、猁L等行為威脅,瀕臨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指出,太平洋藍鰭吞拿魚近年成為風行世界的壽司、魚生食材,整體魚量減少幅度由22年前19%跌至如今的33%,小魚遭受過度捕撈,致平均壽命由原可逾20歲減至7.4歲,故由原處的「少受關注」(Least Concern)類別升至有滅絕威脅的「脆弱」(Vulnerable)。IUCN促請各界為在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域的藍鰭吞拿魚採取「立竿見影」的保育和管理資源措施,包括限制消費、販賣。
IUCN總幹事馬頓—勒菲弗(Julia Marton-Lefevre)說,世界需要為保護和管理環境負上責任,防止人類在尋找食物過程中的「破壞」行為。中華雞泡魚亦因為成了日本等地受歡迎食材而名列瀕危榜單。數據顯示,該物種過去40年全球數量銳減達99.9%。另一受歡迎食材飯鏟頭的數量則在20年間減少了30至50%。其他如美洲鰻鱺及馬來西亞一些蝸牛與地蜈蚣品種等,則因棲地受破壞、全球暖化、污染等問題而瀕危。
IUCN每隔十年在「世界保護區大會」(World Parks Congress)上更新一次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今次評估了76,199個物種,其中22,413種面臨威脅。該會希望在2020年可將評估對象增至16萬種。
今年9月,日本等26國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會議上協定,從明年起把捕撈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幼魚數量,減至2002年至2004年間平均水平的一半。對大西洋藍鰭吞拿魚亦有類似保育行動,不過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指魚量正在恢復,考慮增加捕撈配額。
讀賣新聞/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