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幼園課程深淺 教界分歧
【明報專訊】幼稚園生要串「escalator」(自動電梯)等複雜英文生字、重複抄寫「天晴」多次,這些被指揠苗助長的教學法,近年不斷在幼教界出現,惹學界詬病。據筆者了解,政府計劃實施免費幼稚園教育後,加強監管幼園教學法,但幼教界認為責任不盡在幼園,而是直資及私立小學入學試太艱深,幼園為應付家長需求、確保生源才愈教愈深,認為當局應從根源入手處理。
幼園為名小學收生教得深
教育局有制定「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列明幼兒未有足夠能力寫字前,教師不宜強求他們執筆寫字,或無意義的背誦和默寫,以免減弱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課程發展議會在1996年撰寫的研究報告,亦建議幼園生在讀高班(K3、5至6歲)時才開始寫字。
不過,局方現在只會透過視學監察幼園教學法是否恰當,在檢討幼教學制時,有幼園校長便指出,當局視學前會通知學校,幼園於是「做場騷」配合,實際上部分幼園仍是教得過深,違反指引。據筆者了解,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正探討如何加強監管幼園,如對學校要求幼童抄寫作限制,但仍要爭取業界共識。
有教界人士向筆者說,對應否監管課程有質疑,他說幼園教得艱深是配合「市場需求」。現時資助小學不能以學生能力作為入學甄選準則,但直資、私立及國際小學卻可自定收生準則,雖然當局表明不可以筆試甄選,但仍有部分學校「偷雞」,面試中夾雜筆試,或用英語為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面試等,再加上面試題目艱深,家長為追逐入名小學,幼園階段就「裝備」子女,結果教得過深的幼園反得到家長吹捧。
應先做家長教育 籲勿揠苗助長
教界人士認為,要監管幼園,先得做好家長教育,令他們明白揠苗助長只會抹煞孩童的學習興趣,令他們「輸在終點線」,另一方面,當局對私立或直資小學的收生過程都要作監察。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讓幼園教育保留彈性和多元化,不應設太多界線。如何在監管上找個平衡點,是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難題之一。
文﹕余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