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Y 理想是和平 歷史是暴力
導演大衛艾耶(David Ayer)的劇本堙A以慣常的資料搜集方式,捕捉前線士兵緊張而又充滿正義感的行動,而且圍繞在我們耳邊的都是準確的軍事術語。當Don Collier(畢彼特飾)和手下擠入坦克時,影片的緊張氣氛隨即加強。他們每位均有外號,Don綽號是Wardaddy即陸軍中士,他們駕駛的坦克綽號便是片名「FURY」,名字塗寫在坦克車的發砲管上。
前線角度
從不會覺得在戰場上會有好日子,但身在遠方的士兵們,一心維護國家安危,他們視這份工作為一生最棒的事情。片中觀眾不難看到士兵用低俗字眼辱罵對方,也看到這些虛構人物之間真摰友誼。在狹窄的坦克車廂中,要把角色盡現鏡頭,負責找出焦點的攝影師Roman Vasyanov指,拍攝演員們的眼神,是唯一可取的方法。雖然如此,音效與士兵之間的俏皮話,因而顯得更出眾。
片中的注意力沒有刻意著筆於正或反方,導演把焦點放在前線士兵的內心糾結。可是儘管如何把故事精心包裝,並且把複雜形勢的細節盡現觀眾眼前,但劇本在故事情節略為薄弱,做不到激動人心效果。
在最終決戰的場面,拉鋸戰的舖排有點兒勉強,令整部電影有點美中不足的感覺。在邏輯上,一架毀掉的坦克,剩下五位只有手槍子彈對付那300人的敵軍,其打不死/炸不爛的身體,似乎只會在荷里活的電影堣~不至叫人喝倒采。
爆肌打仗
雖然畢彼特已年屆半百,但依然健身有道,其中一個鏡頭,更可見赤膊洗臉的他,渾身結實肌肉,比起年齡足可做他兒子的年輕一輩,如《變形金剛》沙拉保夫(Shia LaBeouf)及《少年自讀日記》盧根利文(Logan Lerman),狀態更好體型更fit。
對於飾演新兵Norman的盧根利文,在片中也佔不少戲份。這位文質彬彬的軍隊文職人員,他被分配到Fury小隊,導演安插這個角色,是要把毫無準備的小卒,讓觀眾藉此產生共鳴;對於劇情而言,確實增加了更多戲劇的可能性,因為他遲疑與懦弱的性格,多次連累街坊,令團隊險象環生。但諷刺的是,弱者最後反而成為最強的英雄。其中更加插一段情史,便是當士兵遇上德國少女,感覺好像導演利用愛情故事,令觀眾舒一口氣。
首尾呼應
以打仗為題的電影,一般都以洶湧澎湃的戰火作為開場,但在《Fury》的序幕卻例外沒有槍林彈雨的場面; 直至結尾是屍橫遍野的戰場, 帶出戰爭的悲慘代價。
Wardaddy亦導出本片的重點:「理想是和平、歷史是暴力」,難道這是用來諷刺現今的當權者。
故事大綱
片中背景設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時,美軍新兵Norman(盧根利文飾)初上戰場,即奉命與Wardaddy(畢彼特 飾)為首的5人小隊驅坦克車Fury赴敵,Norman的和平理念﹐三番四次置戰友於生死邊緣。經過接二連三的血腥教訓,Fury五人終於合作無間,順利邁向另一個城市,正當前進之際受到突襲,納粹軍乘虛而入,Fury以1敵百的弱勢,他們到底能否殺出重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