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智能科技普及 私隱惹關注
【明報專訊】名人的私密照片、影片外泄並非首次,有的由黑客經不合法途徑擷取,有的涉及電子產品、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的保安漏洞,有的則是使用者網絡安全意識不足,未有好好保護個人資料及私隱所致。
今次「艷照門」事件引起對雲端服務保安的關注。有電腦保安專家指出,防守永遠處於被動,建議若文件屬私人資料,存放於USB等個人智能產品較雲端安全。專家亦呼籲用戶應啟用電子產品的雙重認證來加強保安。
網絡發展一日千里,智能手機、社交網絡帶動資訊迅速傳播,無地域限制之餘,也難以監管。善用網絡可發揮正面功效,例如席捲全球的「冰桶挑戰」,成功提升世人對「漸凍人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的關注。然而網絡使用不當,則會帶來困擾,個人私隱外泄便是其中之一。
私隱權是個人自行決定何時、怎樣及將多少個人資料向其他人傳達的權利。香港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各人的資料被合法地蒐集及使用,並於使用完畢後被刪除。個人私隱資料如姓名、電話、證件號碼、銀行帳號等資料若外泄,有可能被用作廣告推銷或其他不法用途,如行騙、向財務公司借錢等,不可掉以輕心。
■相關概念
私隱(privacy)
互聯網/網絡(internet)
資訊保安(information security)
多層思考
1. 資料如何支持「全球化會危害個人私隱安全」這看法?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資訊科技全球化為個人帶來什麼挑戰和機遇?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個人資料私隱通識網」﹕www.pcpd.org.hk/youthprivacy/liberal-studi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