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高手赤小豆

[2016-05-30]

暮春三月,天氣懨悶,濕氣重濁,令人提不起勁。濕為陰邪,困阻陽氣,令體內濕氣更重,令人疲倦,總似睡不足。濕性下趨,水聚下肢,雙腳如纏,提不起來。大便次數增多,有時甚如水狀,以上種種,皆因於濕,所以春天總要去濕,去濕湯、去濕茶,用料總離不開赤小豆。

赤小豆散
材料:赤小豆八錢、食醋適量
製法:將赤小磨粉或浸水後樁爛,混合食醋,外塗皮膚
適用:無名腫毒、痄腮

赤小豆外觀,長長瘦瘦,中間有壹長條狀白紋,外型有點像「蟑螂」的糞便。赤小豆與紅豆,都是紅色,中間共是有壹條白色橫紋。唯有一種紅豆,中間缺乏長條白色橫紋,而頭尖帶有黑色,這不是紅豆,而是相思豆,是有毒的,不能食用。元代詩人徐再思的名句:「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大意是我從未試過戀愛,剛有戀情,便要分離,我很思念對方,竟患上相思之病!如果誤服上述的相思豆,恐怕要離開凡塵,真的一世相思了。

相思豆雖雖然有毒,不能食用,但它的草莖,卻能入藥,用來治病,稱為雞骨草,民間用來治黃疸性肝炎,很多涼茶店都有供應,有些健康食品公司,更將其製成瓶裝飲品。唯藥性寒涼,不對證飲之,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多年前我曾飲過半瓶雞骨草,瞬間胃脅部抽著不適,良久才復常。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宋仁宗患痄腮,用赤小豆研末,塗在皮膚而愈。太監任承亮,患惡瘡近死,用赤小豆研末,外敷而愈。方法是將赤小豆,研成粉末,用水或醋,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赤小豆屬豆科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種子,味甘、酸而性平。功效有三:其一健脾利水,用於水腫、泄瀉。其二解毒消癰,所謂癰,相類西醫同業所指化膿性感染,換句話說,赤小豆是化膿高手,可用治痄腮或無名腫毒。其三用於通乳,前題是乳母乳腺不通,有膿阻塞,用赤小豆煮湯,服之有效,唯假若乳母乳汁不足,用之反害,不可不知。

中醫用赤小豆入藥治病,已超過一千八百年歷史,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一書,有三條方劑,都內含赤小豆,分別是瓜蒂散、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和赤小豆當歸散。現今的人,視赤小豆為一味尋常的湯水材料,實在是太小覷赤小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