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依賴症 易失眠致抑鬱

[2013-04-30]

出門忘帶手機便「惴惴不安」,好像丟了魂一樣。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沒響,就感到異常失落。聊天、玩遊戲是睡覺前的必修課,否則怎麼也睡不著。車上、飯局上、朋友聚會上,總是低頭玩手機。

出門忘帶手機便「惴惴不安」,好像丟了魂一樣。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沒響,就感到異常失落。聊天、玩遊戲是睡覺前的必修課,否則怎麼也睡不著。車上、飯局上、朋友聚會上,總是低頭玩手機。

現在患上「手機依賴症」的人數與日俱增。心理專家指出,這種對使用手機的失控行為,會導致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智慧手機等設備正將消費者變成 「螢幕奴隸」,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壓力,由此導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隱患。專家建議,解決「手機依賴症」的關鍵在於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

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每天睡覺前,最後一件事是放下手機。你是不是這樣的「手機控」?控,出自日語,取complex(情結)的前頭音,指極度喜歡某東西的人。「手機控」就是有手機情結的人。心理醫生對這種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稱為「手機依賴症」。作為一種新型心理疾病,患上「手機依賴症」的人數正在與日俱增。

有網站做了一項關於「你是否離不開手機」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成的人離不開手機。其中,學生族和上班族是對手機最依賴的人群。而如果必須要在手機和錢包之間作出選擇,選擇手機的人占壓倒性的多數。

美國馬里蘭大學曾對10個國家的1000名學生做了一項名叫「無設備世界」的調查,讓他們在一天之內不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任何多媒體設備。結果顯示,離開了手機讓他們「坐立難安」。


「手機,讓很多人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慨。」醫生表示,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日益頻繁,資訊更新流通速度快,這些原因使得手機成為大多數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機無形中在這些人的心裡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人們玩手機主要是在流覽網頁、用即時通訊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網站等,而在一天中劃分的11個時間碎片中,62%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在睡覺前玩手機(非語音業務),此外,人們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機,這個比例高達75%。

智慧手機就像在消費者的身上套了一個氣泡,讓其和外界隔絕開。這樣的畫面也許你並不陌生:在飯桌前,十幾個朋友圍坐著,他們沒有海闊天空地聊天,而是都在玩手機。很明顯,這表現出來的是現實社交的障礙:要麼可能朋友平時就沒怎麼溝通;要麼就是過分使用手機,導致現實社交功能的退化;還有一種就是借助手機來逃避現實面對面交流的尷尬。

對此,醫生表示,如果這種對手機的依賴行為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況和正常社交。

-----------------------------------------------------------------------

悲觀的人
反而長壽

悲觀主義者終於能「吐氣揚眉」一次了。研究顯示,那些整天被消極想法消磨心智,恐懼未來的老人們似乎更長壽。更有科學家發現,不那麼憧憬「美麗人生」的人更加健康。

一項研究對40000名被試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對未來過度樂觀的人面臨更高的殘疾、死亡風險。「我們的研究發現,那些過度樂觀的人在接下來十年裡更有可能遭遇血光之災,甚至死亡,但是對未來持悲觀想法的人更可能重視健康與安全,同時他們也會鼓勵身邊的人跟他們一起防患於未然。」研究的第一作者Frieder R. Lang如是說。

這項研究從1993年開始至2003年結束,持續追蹤了十年。研究者將被試按年齡分為三組,依次是18至39歲的青年組、40至64歲的中年組,以及64歲以上老年組。三組被試都被要求對現在,以及未來五年的生活滿意度進行評分與預估。5年後被試們再一次接受訪談與評估,研究者們再次測定被試的生活滿意度並將此與五年前的資料作比較。

資料顯示:老年組中有43%的老人們低估了未來生活滿意度;25%的老人們預估準確;剩下的32%則高估了未來生活滿意度。令人驚訝的是,那些認為自己未來會怎麼怎麼開心,怎麼怎麼幸福的,高估未來生活滿意度的老人,五年後作傷患報告時竟多出9.5%,死亡風險更增加了10%。相反,不怎麼看好自己未來的老年人,對未來的預估會更現實,更精確。與此相對應,一些很看好自己的,樂觀的年輕人也傾向於高估自己的成就。

這項「悲觀」的研究似乎表明,那些對未來生活過度樂觀的人,在以後的十年中更可能遭遇悲劇。

另一項由美國心理學協會發表的調查也發現,享受較高收入的人群,同時有著更高的傷患風險。「令人震驚的是,健康的體魄,穩定的收入與居安思危的心態息息相關。」Dr. Lang說,「我們甚至還發現了高傷患風險與高收入相關性!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辯證地認為,這些樂觀、準確或悲觀的預測結果也有可能受到年齡以及其他可獲資源因素的影響。因此這項研究不是讓人們從此悲觀,而是 進一步揭示了『未來憧憬』的真面目:它既可以説明我們採取正確行動,提高未來生活品質,也可能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阻礙。」

-----------------------------------------------------------------------

一個漢堡
熱量等於5碗米飯

一杯可樂含糖量等於10塊方糖,一份漢堡的能量等於5碗米飯。希望這些能量換算的圖片能夠嚇到你,從而讓你和你的孩子遠離油炸食品和高糖飲料。

用每碗2兩的米飯的能量(116千卡)為標準,發現一個雞腿漢堡(200克)的能量相當於5碗米飯,一袋中包的薯條(115克)相當於3碗米飯,一個中杯可樂(460毫升)也相當於2碗米飯。

這樣算下來,吃完一份包括一個雞腿漢堡、一份薯條加一個(中杯)可樂的套餐,攝入的能量就相當於吃下了10碗米飯。更何況,套餐裡往往還會加上霜淇淋等其他高能量食物。

營養學家表示:「能量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但並不是越多越好。」小學生每天需要大約1600至2400千卡,相當於14碗到16碗米飯所含的能量(每碗2兩)。能量不僅來源於碳水化合物,魚禽肉蛋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也可以提供能量。但經常吃油炸和高能量食物,很容易使能量攝入過多,比如一份炸雞(250克)就幾乎占了一天總能量的30%至44%,再加上其他食物的攝入,很容易促使超重和肥胖的發生。

如何吃得健康又能滿足小孩子的口味呢?建議家長在家裡把「西餐中化」,如自製漢堡包,麵包夾上雞蛋、火腿腸、番茄片、生菜葉。孩子想吃肉了,可以給他們配著蔬菜炒著吃或紅燒著吃,也是噴香撲鼻。飲料可以買些新鮮水果榨成果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