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太空AI時代 做危險任務助運行
「悟空AI」目前在太空站處於應用驗證階段,後續可拓展增加任務規劃、數據分析、智能預測等各種功能。未來人工智能(AI)將深度應用於太空,包括具身智能機械人可代替人類出艙等危險工作,以及由AI管理太空站,有望出現「無人太空站」。
「悟空AI」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和之江實驗室聯合開發,後者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主要攻關重大科技任務、建設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全職員工1700餘人。浙江大學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本月初發布新一代神經擬態類腦電腦—Darwin Monkey(「悟空」),搭載了960顆實驗室自研的達爾文3代類腦計算晶片,支持的脈衝神經元規模超過20億(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神經突觸超過千億,其神經元數量已接近獼猴大腦規模。而達爾文3代類腦計算晶片,是由浙江大學牽頭、聯合之江實驗室於2023年研製成功。
星座組網 「AI大腦」上太空
中國在太空AI應用方面十分積極。今年5月,之江實驗室牽頭打造的千星規模太空計算基礎設施「三體計算星座」發射首批衛星,標誌星座正式組網,將改變衛星數據要傳回地面運算的做法,實現「AI大腦」上太空。此外,中國太空站也探索腦機接口應用,以人腦與機器的交互,在諸如出艙等複雜操作方面提升系統效率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