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眼熱敷「做spa」 紓緩乾眼症
眼科醫生說,門診常見這類病人:投訴眼睛不適、刺痛或者痕癢,視力則是早清晰晚模糊。他們往往誤以為是太累或近視加深,卻不知是乾眼症(dry eye syndrome)。患者的淚水分泌無法滋潤眼球表面,導致乾澀,嚴重可致發炎或角膜受損。
一如其他慢性病,乾眼症不能根治但可紓緩,如天天熱敷雙眼,融化堵塞眼表毛孔的油脂。至於彩光治療(IPL)和導溫脈動療法(LipiFlow)等醫療程序,與熱敷原理相近,但效果更深入。眼睛護理就像護齒,「日常靠自己,深層靠醫生」。
文:木源
60歲以上港人逾半患乾眼症
乾眼症在香港十分普遍。香港大學眼科學系臨H實務副教授施愷Y引述港大的社區健康調查,指本港50歲以上人口中,約三至四成患有乾眼症;而隨年齡增長,情G愈見嚴重,60歲以上病者比例超過一半。乾眼症多屬原發性,除了年紀,環境和用眼習慣都會加劇病情,像是長開冷氣會加速淚水揮發,佩戴隱形眼鏡太久會令眼球表面水分流失等。
至於繼發性乾眼症病例較少,病因也較龐雜,例如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會令白血球攻擊外分泌腺體,導致口乾和眼乾;又如皮膚病玫瑰痤瘡,除了導致臉紅及皮膚炎外,也常常伴隨眼乾和視力模糊等問題。
機不離手少眨眼 患者年輕化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莊金隆提醒,隨茷陞咫H的目光愈來愈離不開電子屏幕,乾眼也有年輕化趨勢,求診患者中甚至有初小學生,表徵常常是眼睛痕癢。「我們從前閱讀,每翻一頁書便自動眨眼一次;但電子屏幕和社交媒體的設計太厲害,令人不自覺地一直往下滑,常常忘了眨眼,又或者沒眨到底。眼睛長時間睜開,淚液更容易蒸發。」
許多人眼乾時,會自行購買市售眼藥水。它們大多茩姜犮R水分,能短暫紓緩乾澀與刺痛感;亦有些產品標榜含油脂成分,加強穩定淚膜。但莊金隆提醒,含油脂的眼藥水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油脂積聚,增加形成眼瘡的風險。
根據中大2019年的研究,本港乾眼症患者中,有六至七成由瞼板腺功能障礙引發,肇因往往跟油脂堵塞有關。要了解瞼板腺(meibomian glands)對眼睛健康有多重要,先要明白眼淚是什麼。覆蓋眼球表面的淚膜,不僅能濕潤角膜,幫助眼球順利轉動,也為眼睛提供抵禦細菌的屏障。它九成是水,卻不能只有水,否則會迅速揮發;所以淚膜最表面混合了一層薄薄油脂,幫助水液層穩定地停留在眼球表面。而負責分泌油脂的,正是藏在上下眼瞼、約70多個瞼板腺。每次眨眼,眼皮的輪匝肌都會擠壓瞼板腺,從中釋出油脂,再塗抹到眼球表面。
「眨眼少或眨得不完整的人,難以排出油脂,鎖不住眼球表面的水分,造成缺油型眼乾。」莊金隆提醒:「老化加上不良用眼習慣,可能令油脂堵塞眼皮毛孔,導致細菌感染。若瞼板腺長期發炎堵塞,嚴重時甚至會萎縮。透過紅外線鏡頭,會見到腺體原本位置出現空缺。而萎縮一旦出現,就如同長出的白髮無法自然變黑那樣,不能逆轉。」
恆常熱敷軟化油脂 暢通瞼板腺
乍聽令人驚恐,但施愷Y強調,乾眼症嚴重到腺體萎縮、排不出油脂並不常見,那些個案大多結合其他病因,像是罹患玫瑰痤瘡、乾燥症,或是骨髓移植後出現排斥等。至於一般由瞼板腺功能障礙帶來的眼乾徵狀,多數能透過日常護理來紓緩,特別是每日熱敷雙眼。
施愷Y建議,用溫暖毛巾敷上3至5分鐘,讓油脂軟化後自然流出。不過,關鍵是持之以恆,「乾眼症是慢性病,即使曾經借助儀器令徵狀明顯減少,但只要生活習慣不改,暢通了的瞼板腺還是會重新堵塞」。他建議病人先從簡單做起,包括持續在家熱敷,並且使用非處方人工淚液滋潤雙眼。倘若病情沒改善,便要考慮找眼科醫生幫忙。
導溫脈動「很充實熱敷」
採用儀器的醫療程序,包括彩光治療(IPL)和導溫脈動療法(LipiFlow)。兩者原理跟傳統熱敷一樣,只是用了不同的能量,做得更徹底。
莊金隆形容,導溫脈動療法像是給眼皮做spa,儀器蓋住眼睛,同時夾緊上下眼皮,以42℃熱能作12分鐘標準化按摩流程。完成醫生口中「很充實的熱敷」後,打開儀器,會看到收集到的牙膏狀油脂。彩光治療則利用脈衝光導致熱能效應,幫助打通堵塞的瞼板腺,之後眼科醫生會用按摩鉗按壓病人眼瞼,把堵塞的油脂排出,其間可能稍有痛感。要留意的是,紋了眼線或正在服食某些暗瘡藥(如異維A酸)的人,不適合接受彩光治療,以免皮膚出現感光反應如刺痛和腫脹。導溫脈動療法通常是單次療程,而彩光治療則要分幾次進行,一般每周1次,連續4周。
至於如何選擇治療方式,可根據醫生臨H經驗、病人的接受程度,以及可投入時間來決定。其中彩光治療雖然需要多次到診,但由於可重複施行,施愷Y傾向建議中重度患者選用;輕至中度患者,導溫脈動與彩光兩種治療皆可選擇。莊金隆則表示,中大醫學院已展開研究,針對傳統熱敷、彩光與導溫脈動療法三者,對紓緩乾眼症的成效比較,預計半年後公布結果。他說這將是全球首個同類研究,對選擇治療方式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