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持續 18監測站14空氣污染爆燈 健康風險「嚴重」級別 料明緩解
【明報專訊】乾燥大陸氣流繼續帶來沙塵天氣,本港空氣質素持續欠佳,多區昨午錄得包括可吸入懸染粒子(PM10)在內的多種空氣污染物同時C升,其中昨傍晚6時,環保署全港18個空氣監測站中,14個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10+」,健康風險屬最高的「嚴重」級別。天文台預料本港今日能見度仍較低,明日轉吹偏東風,屆時沙塵天氣會逐漸緩解。
維港海面昨日一片灰濛,上午11時,天文台總部的能見度只有5公里,港內能見度介乎約6至9公里。天文台科學主任林沁宜稱,內蒙古有沙塵暴,沙塵隨東北季候風南下,上周六(12日)抵達廣東沿岸,沙塵濃度在南下過程逐漸稀釋,但受乾燥大陸氣流影響,預料今日本港風勢仍微弱,能見度仍較低。
二氧化氮臭氧昨午亦升
昨早各區PM10及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一度稍降,至下午起回升,其他空氣污染物如二氧化氮及臭氧亦呈上升趨勢,昨傍晚達至高峰,除元朗、荃灣、南區及塔門4區監測站,環保署其他地區11個一般監測站和3個路邊監測站皆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10+」,空氣質素健康風險級別達「嚴重」的最高級別。
塔門臭氧高 專家:隨沙塵而來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稱,昨沙塵氣流除令空氣中懸浮粒子大增,臭氧和二氧化氮濃度亦異常地高,以塔門為例,由於沒有人車,能反映區域污染程度,該監測站前晚至昨早的臭氧濃度在每立方米100微克以下,但中午過後上升,截至昨晚8時為164.7微克,相信臭氧亦隨沙塵氣流來港。
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前晚在社交媒體發帖稱,今次沙塵氣流襲港,天文台於周日錄得的能見度維持7公里左右,PM10水平以屯門錄得每立方米402微克為最高,相比2010年3月21至22日影響香港的沙塵天氣,PM10濃度最高升至700微克以上,今次情G沒當年嚴重。
岑智明:沙塵沒2010年3月嚴重
高緯度氣流攜沙塵襲港
岑續稱,根據天文台的「反軌[路線圖」,周日早上路線圖可清楚見到高緯度氣流經過西伯利亞、蒙古和中國大陸,將途經沙漠上揚起的沙塵一直帶到南方,影響香港。據天文台預測今早抵達香港的氣團路線圖顯示,本港今日仍受沙塵氣流影響。
醫生籲長者留意心跳快血壓升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昨日約2至3名病人因呼吸道問題向他求醫,當中一兩人一直有哮喘問題,亦有病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他說暫時看不到這些病人因其他因素發病,預料與空氣污染有一定關係。
他說空氣污染情G維持數天,相信對一般市民影響不太大,但有基礎疾病的人需留意病情可能惡化,除呼吸道疾病患者外,長者、吸煙者及心臟病患者亦需留意,可能會有心跳快及血壓升高等情G,提醒市民宜盡量避免留在室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