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市民更信民選者 學者:數據說明一切
【明報專訊】區議會改制後直選議席大減,惟委任及地委會界別議員在會議發言及處理個案數量均不及直選議員。港大社會科學院前院長卜約翰(John Burns)認為,新制度下大部分議員無選舉壓力,缺乏誘因積極投入議會工作。他又引用直選議員處理更多個案的數據,稱這已「說明一切」,反映市民仍認為民選議員更可靠。
指委任者表忠更重要 工作趨保守
卜約翰表示,改制後政府「自上而下」指示區議員工作,議政空間有限,影響區議員積極性。他指出,直選議員面對選舉壓力,自會更踴躍發言和跟進個案,然而新制度下非民選區議員成為主流,主要向政府負責,展現忠誠更重要,如發言前要考慮政府是否接納批評,工作態度趨向保守。
從市民角度出發,卜約翰認為新制度令人失望,數據反映市民更傾向找直選議員求助,因為委任議員「沒有參選,市民從沒聽過,不知道他們是誰」,反觀直選議員地區知名度及聲望較高,市民更信任,認為能更有效向政府傳達意見。他說,社會期望有更多民選區議員解決社區問題,政府既已掌控提名程序,他盼日後增加直選議席。
西貢區會前主席:民選者受倚重負荷C
政府一直強調重設委任制有助增加區議會專業性,立法會議員謝偉俊稱,若部分委任議員在會議甚少發言,且無積極參與地區工作,便應檢討他們能否真正發揮所長。
西貢區議會前主席周賢明亦稱,現G反映市民仍倚重民選議員,惟直選議席是少數,導致他們工作壓力大增,冀當局增加民選議席。他憂慮長此下去市民將對區議會工作更冷感,認為事不關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