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塌樓仍困數十人 專家:地質鬆軟增高樓震感
距緬甸中部震央逾1000公里的泰國首都曼谷意外成為這次地震另一焦點,當地市面在地震期間可見劇烈搖晃,交通工具一度停止運作,翟道翟區一座中國中鐵十局參與興建並已到封頂階段的30層審計署辦公大樓倒塌。地震專家和結構工程師分析,曼谷位處湄南河(昭披耶河)三角洲的}積平原,地質鬆軟,高樓大廈在這類地方興建會令震感加劇。
曼谷救援隊伍昨動用挖土機、無人機和搜索犬等,加緊在上述倒塌大樓現場搜索。路透社昨報道,目前仍有47人失蹤或被困瓦礫,包括來自緬甸的勞工。法新社引述曼谷市長查察表示,目前已確認8人喪生,另有最少8人獲救,仍有79人下落不明,恐仍受困瓦礫。
逾2000宗樓宇損珜孎i
地震後曼谷全市收到逾2000宗樓宇損珜孎i,市政府稱已按輕重緩急先檢查700宗個案。另有數以百計民眾在公園通宵露宿,至昨天情G有所改善。
曾是泰國最高建築的曼谷地標白玉天空酒店在地震期間猛烈搖晃,事後傳出樓宇傾斜,酒店聲明強調建築物具抗震特性,地震期間能有可控的彎曲和晃動,經檢查確定結構安全,連玻璃幕牆也沒損狻峊X現裂縫。
不少人對緬甸地震導致曼谷塌樓感驚詫。印度國家地震中心主任米什拉(OP Mishra)分析稱:「曼谷市遭受破壞,因為實皆斷層斷裂產生的地震波朝曼谷方向擴散,加上曼谷所處地區屬於沖積平原,地震波傳到此地後,土壤液化風險極高,這種情G當地建築結構根本無法承受,因此造成嚴重損害。」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災害風險建模助理教授金泰爾(Roberto Gentile)則表示:「在深厚且極鬆軟的土層上施工,加上地質結構可能產生的『盆地效應』(basin effect),都可能導致地震波在局部地區被放大,進而造成高樓受到異常強烈的地面運動影響。」
曼谷縱非地震活躍帶,但歷史紀錄顯示橫跨泰國北碧府、緬甸和安達曼海的實皆斷層如發生地震,確有可能影響到曼谷。然而,直至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南亞海嘯後,曼谷首份抗震建築規範在2007年才生效,規定高於15米的市內建築物必須具抗震設計,到2021年再立例延伸到要求全市新起建築物均須採用抗震設計,惟目前符合要求的建築仍屬少數。
(路透社/曼谷郵報/泰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