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關係勢頭好 走出低谷言之尚早
中國外交部昨日公布第10次中英戰略對話成果:就雙邊和全球性議題進行了戰略溝通,明晰下一步中英雙邊交往合作路線圖,啟動能源、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高層訪問或機制性對話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12日開啟訪英之旅,重啟中斷7年的中英戰略對話是一大重頭。受訪學者認為,此訪為中英關係正常化「蓄能」,當前中英關係回暖勢頭好,但若就此斷言中英關係已出低谷則言之尚早。
學者也特別指出,中英關係最近的活躍給沉悶的中歐關係注入積極因素,中英如確立務實合作的主軸,對中國與西方整體關係也有示範效應或刺激作用。
「這既是工黨政府上台以來中英關係緩和的階段性結果,也是助推下一階段中英關係繼續改善的起點。英國國內對此大體上持謹慎的開放態度,多家英媒使用『解凍』、『正常化』加以描述。」正在英國訪學的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英國歷史與現當代研究方向副教授胡莉表示,上幾屆保守黨政府的對華消極立場致中英關係陷入低谷,2024年7月工黨政府上台後有意恢復並加強對華關係。
去年10月,英國外交大臣拉米(林德偉)訪華,為本輪中英互動預熱;今年1月,財政大臣里夫斯(李韻晴)訪華,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重啟。尤其是去年11月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中英兩國領導人舉行會晤,為中英關係改善發展明確方向。
學者:兩國關係還要推進
胡莉認為,本屆工黨政府將「增長」作為最高目標,可金融、物價等經濟困境令執政不到一年的工黨頗有壓力,「如何在經濟領域迅速做出成績,改善對華關係是個可行辦法」。
「中英關係10年前曾步入『黃金時代』。當前不僅要『重啟』,還要『推進』,是非常明確的信號。雙邊關係勢頭短期內看無疑很好。」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說。
崔洪建認為,若要將好勢頭轉化為雙邊關係的穩定基礎,有賴於工黨政府盡快將其對華政策轉化為英國各黨派、各界的共識,並通過中英務實合作逐步改善英國對華輿論環境。
儘管中英關係勢頭不錯,學者也提醒後續依然有風險點。
英國政治衝突存不確定性
對於美國因素干擾,胡莉認為,在美國大選間隙期出現的英國對華關係改善行為能否持久,要看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以及英國在其中的立場選擇。「英國對英美特殊關係失望,所以來和中國接近,英國最好不要形成這樣的短期策略,更應形成一種合作的戰略思維。」崔洪建說。
英國政治的不確定性也需考量。胡莉觀察到,工黨儘管以超級多數上台執政,但不意味着工黨政府不受國內政治衝突所困,尤其是改革黨在近期民調中領先工黨,宣稱將贏得下次大選,而該黨與特朗普政府關係緊密。
此外,中國外長在對話期間「深入闡述中方在台灣、香港等問題上的立場」。崔洪建指出,雙方關係要穩定,必須要堅持一些原則,不能干涉內政,要求同存異,「這是就中英關係現實風險點對英國方面進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