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內地報考研究生 人數連跌兩年
【明報專訊】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研)初試2024年12月21日起開考,據教育部資料,報名人數388萬,按年下跌50萬人。
近年中國考研報名人數持續上升,競爭極為激烈,至2023年報考人數增至歷史新高的474萬人(見頁2表);2024年報名人數減少36萬,至438萬(錄取率為16%),2025年報名人數再跌,連跌兩年,數據引起關注。
學者:碩士不再稀缺 就業優勢降
《羊城晚報》在考研開考日分析報考人數減少的原因。文章引述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成員陳志文指出,自2016年起考研報名人數和學額連續8年遞增,研究生已不再是「稀缺資源」,碩士畢業生就業優勢降低,學生因而亦更理性考慮是否報考。
研究生招生政策近年亦出現改革。2020年起內地院校碩士課程逐漸由學術研究生(學研)轉向培養專業學位研究(專碩)人才,以配合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政策。該方案提及到2025年,要求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須擴大至招生總規模三分之二左右。
「學碩」着重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如成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專碩」則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及考取專業資格等,學費普遍較高。此外,近年各院校對研究生的畢業要求提高,延期畢業常見,「考上了未必能順利畢業」,也使部分考生對考研卻步。
碩士博士「貶值」 獲聘率低於大專生
大學畢業生考上研究生後,除要交學費,亦要付出住宿及生活開支和時間成本,有學生認為讀碩士的「性價比」和回報率低。智聯招聘2024年5月發表《2024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於2024年3至4月向2024年畢業生做問卷調查,在有求職的畢業生之中,碩士及博士畢業生獲聘比率為44.4%,按年跌12.3個百分點,並低於大專生的56.6%和本科生的45.4%,首次出現學歷與獲聘率呈相反的現象。這亦可能因部分學生意識到與其讀碩士,還不如盡快工作,累積工作經驗。
考國家公務員續增 65人爭一職
相比起考研,愈來愈多內地學生畢業後選擇報考薪金和福利水平較佳的公務員職位,報考「國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數持續增長。2025年國考共341.6萬人通過資格審查,258.6萬人應試爭奪3.97萬個職位,平均每65人爭一職位,競爭程度為近年之最。此外,出國留學深造的人數也保持增長,一定程度使考研熱降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