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公營醫療新收費方案快出爐 擬上半年落實
【明報專訊】政府正與醫管局檢討公營醫療收費,預計本月底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前有結果。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稱,檢討已進入最後階段,正釐清部分執行細節,快將公布最終調整方案,並會諮詢所有持分者包括市民,期望今年上半年落實新安排。
重申有加有減 冀精準分配資源
盧寵茂接受商台訪問時說,檢討收費時除顧及市民承受能力,亦須考慮醫療成本和資源運用,期望調整收費後能更精準分配資源。他稱現時收費制度下,醫療資助未必到位,而以往有些重病較難醫治,現時科技進步有新技術可治療,需人手或資金幫助。
醫管局2023/24年度年報數據顯示,急症室、普通科和專科門診由政府補貼逾九成開支(見表),以急症室為例,現行收費為180元,每次診症成本為2070元,意味其中1890元成本由政府補貼,而以該年度服務214.3萬人次計算,即政府共補貼40.5億元。數據顯示,57.8%急症室診症分類為最不緊急的第四和第五類,惟年報未有按病人分流類別劃分診症成本。
盧寵茂稱留意到有人浪費藥物,認為醫療服務和藥物並非愈多愈好,不同檢查有風險,且藥物有副作用,過量使用會對市民健康構成威脅,期望引導市民善用資源,並重申收費調整將「有加有減」。
衛生署早前公開168間無安排到校接種流感疫苗的學校名單,惹學界不滿。盧寵茂稱做法有必要,又認為公布名單不應視為負面,「照計學校應該考慮得很清楚,這麼久都決定不做,過程中肯定與家長有溝通吧?」他質疑倘學校認為公開名單是負面,「就應該可能參加了」。
衛生署名單截至1月28日顯示,最新有45間學校無參與到校接種,約58%、即26間為幼稚園。盧寵茂說公開名單後大部分原無參與計劃的學校現已參加,重申政府無向學界施壓,壓力是源自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