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鬧政府」定型 江玉歡減辣盼多提洞見 稱社會多結構問題非一罵即解 「從政不可任性」
【明報專訊】改制後的新一屆立法會議員2022年1月上任,踏入2025年,亦是89名議員任期最後一年。周三(8日)復會,各人將展開今屆議會旅程的倒數階段。由「五光十色」組成的建制派議會,少了唇槍舌戰的畫面。本報將一連數日刊出數名資深或新任「單頭」議員的訪問,他們過去3年在議會內外都有過不少具爭議言論,掀起波瀾,他們於訪問都分享了這些年的變與未變。
明報編輯部
轉眼3年,上任之初已建立「敢言」形象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承認近一年刻意「減辣」、「減速」,說是經過反思的改變,「鬧完,個社會有無好過?」她多番強調為民發聲的目標無變,但不想被定型「成日批評」的人,「好的定型當然無問題,但如果說鬧政府一定是她(我),我不想」。她說過去一年刻意自我提醒說話不要心急貪快,慢慢想清楚,再寫文章發表想法,要提出有深度的意見,同時希望藉此鼓勵市民不止看事件表面,「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有影響力,講完有效果,煙花不是一上到天空,啪一聲就消失了」。
明報記者 馮樂琳
改制後的首屆立法會有89名議員,三分之二是「新丁」,如何定位、如何被看見、被聽得見,是每一人上任後的課題。
律師背景的江玉歡剛上任時,外界對她的認識未必是其法律知識,多數是她的社交平台言論,當中掀起過不少爭議。
甫上任,江玉歡就因無「跟大隊」聯署譴責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香港侵犯基本自由》決議而為人認識;新冠疫情期間,她質疑政府廢除「免針紙」的措施無法律根據,更被人指「譁眾取寵」。
「頭兩年社會多些事 現在安靜了」
近一年,她在社交平台「靜」了下來,她不同意,亦否認被「滅聲」或說話「小心了」,她的形容是:「正常不過」。「頭一兩年確實社會有多些事,現在社會是安靜了。」她希望將想法轉化為文字,寫細點、寫深點,「不想facebook寫完,過3日用來寫報紙(專欄)」。
她引述有電台主持在節目批評,現時評論、談感受的人多,意見倒無幾個,「我不是對號入座,但即刻反省,你做一個議員,只是講感受有何用,有無一些具深度的提議?」她近一兩月接受訪問都刻意自我提醒,但強調仍會提出批評。「如果有不合理的事,我仍然會批評,但批評之餘,我有時會反問自己,so what?有無改變到?」
江玉歡多次強調,她人無變,變的是方向,目的是政府聆聽並採納建議,「大家回想自己細個,哪個想經常被人鬧?鬧得多會聽嗎?……政府的組成也是人,每次做什麼都被鬧,它就不想聽」。
人未變方向變 向前輩學「從政藝術」
她說今時今日,很多社會問題是結構性,不是講過鬧過就可解決,「自己學識一件事,就是無一件事可以即時有改變,如果牽涉政策是很難,很多事並非可一步到位,有時我也是這樣向市民講」。妥協了嗎?「任何事都是妥協,每日做人都是妥協,這是正確態度……從政不可以任性,我學識了。」她形容從政是「藝術」,要學會爭取說服別人,也要學懂在有限資源和時間下妥協,但強調仍會爭取進步,但要時間慢慢爭取。
江玉歡2015年參選區議會落敗,3年前踏入50歲的她循選委界參選立議會,正式踏上從政之路。她輕嘆一口氣道:「從政是要經驗的。」她說從政壇前輩身上有所學習,在政圈愈久的人「藝術技巧」愈高,「他懂得解決問題,而非只提出問題」。
最多地辦變清零 「不喜歡做紙板人」
盛傳開設地區辦事處是今屆立法會議員的「任務」之一,江玉歡開設的地辦數目一度是議員中最多,但今年一個不剩,「市民見你有個辦事處但見不到人,覺得你是紙板人,我不喜歡做紙板人」。她說改聘了專責接聽市民求助電話的職員,接到的求助問題闊一點,不是地區的「技術」問題,認為既已選出新一屆區議會,又有地區關愛隊,應交給他們處理地區事務。
(議會建言.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