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流行語「班味」
【明報專訊】內地期刊《咬文嚼字》編輯部2024年12月2日公布「2024年十大流行語」,其中「班味」上榜。「班味」意指人們上班工作後變得眼神疲憊、面容憔悴、不修邊幅等。縱使內地近年已打擊「996」(每周朝九晚九工作6天),但加班文化仍存在。
「班味」出自內地網絡文章〈一旦上過班,你的氣質就變了〉:「只要上過班,就會沾染上了班味,再也去不掉了……哪怕才畢業半年,上學和上班的人,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不一樣。」文章引起網民熱議,並流行告別「班味」,即透過旅遊、上夜校、看展覽等方式,平衡工作和生活。
「班味穿搭」成熱話
同時,內地年輕人流行分享「班味穿搭」,「惡心穿搭」更登上網絡熱榜。《中國青年報》報道,有年輕人上班不願打扮,愛穿舊衣服。報道指出,通勤時間受限是年輕人不願精心打扮上班原因之一,並引述高中英語教師小尹表示,平常出門上班只有13分鐘準備時間,「哪有打扮的時間」。
此外,有年輕人稱如在公司打扮得光鮮亮麗會緊張和不安。2023年,配音博主李蠕蠕發布影片,內容為原本懶得打扮的人看到同事精心打扮後,第二天換上精緻妝容和穿搭,卻太顯眼而被同事和老闆嘲諷,結果自我懷疑,認為「我的能力配不上穿搭」。
《廣州日報》2024年3月的文章指出,有關「班味」的討論對企業屬一記提醒,企業要留意不良職場文化,如複雜的人際關係、「狼性」(過分拼搏的工作文化)、「996」等。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超時加班典型案例,明確指出「996」嚴重違反法律關於延長工作時間上限的規定。《勞動法》第36條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
然而,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律師孫鵬2023年4月接受《法治日報》訪問稱,有企業透過隱蔽方式迫使員工加班,例如上司臨時要求員工處理緊急事項,不明說要求員工加班,但會指令員工盡快完成,不少員工敢怒不敢言。
學者倡完善勞動監察機制
2023年4月,網上流傳聊天紀錄,疑似中國電科員工因上司強制要求於清明節加班,激發他將過去加班的怨氣一次過爆發,引起部門同事共鳴,紛紛集體辭職。中國電科稱聊天紀錄所涉單位和人員非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和員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范圍表示,因超時加班被處罰的企業,佔實際違法企業比例應該非常低。他認為應通過提高工會建會率等,發揮內部監督作用,完善勞動監察機制。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