諗諗佢:今日睇真啲——解剖你個「解剖外星人」
【明報專訊】小時侯,曾收看亞洲電視的資訊娛樂節目《今日睇真D》,當中「解剖外星人」特輯成為筆者的童年惡夢。電視台稱購入絕密的「解剖外星人」片段,更取得香港「獨家播映權」。主持人先如說書人般道出外星人傳說,佈下疑幻似真的煙霧後,就播放「解剖」片段;同時,旁白繪影繪聲地描述「外星人」的資料,更請來一眾「專家」討論。近30年後的今天,我對「外星人」仍印象深刻:眼大鼻小、四肢修長,被「解剖」後露出如牛雜般的內臟(事後證實,「內臟」確實包含牛雜)……
很快,「解剖外星人」被《壹週刊》及對手無綫電視質疑片段偽造,「外星人」不過是以電影特技及道具製作;及後,製作人真的直接承認影片純屬偽造。讀者定必已在恥笑,怎會有人相信「解剖外星人」此等天方夜譚之事?然而,在當今社交媒體、人工智能(AI)當道及「後真相」(post-truth)年代,我們同樣需要問:這事是真是假?
3步驟辨別資訊真偽
以下3個步驟,有助大家分辨資訊真偽:
一、保持距離,勿跟車太貼
「狗咬人」平平無奇,「人咬狗」方是奇聞。無可否認,人天生喜歡新奇有趣又刺激的資訊,我們易受到奇聞所帶來的觀感刺激,而跳過思考與懷疑的步驟。面對過於有趣及怪異之事,宜先「保持距離」,並容許大腦思考:此事當真?在懷疑的同時,等待更多相關資訊,從而判別真偽。
二、多方求證
不宜對單一媒體、網上平台、公營機構、政體或國家取「照單全收」的態度,應從多個渠道蒐集資料,再綜合分析。以「解剖外星人」為例,除了全盤相信節目,更要探問片段的來源是什麼?其他中外媒體有否做過相關的報道?甚或直接搜尋「Alien Autopsy」等關鍵詞。若此事為真,定必有更多權威機構採訪。當然,新聞機構也有「中伏」可能,正因如此,更需從多渠道中交叉求證,方可更接近真相。
三、正反追問
我們不妨思考:一條來歷不明、極其新奇古怪,又或傾斜於某一政體或政見的影片被不停傳發及討論,幕後有沒有人或團體會因而得利?製作假資訊必然有其目的,如通過流量產生收益、宣揚某種價值觀或意識形態等,又或單純惡作劇。
前述3點之外,大家也可從正反角度思考與想像:
.如果解剖外星人是真,那麼是誰在拍攝?
.為什麼會容許拍攝?
.是官方拍攝或是偷拍?
.若片段由官方拍攝,拍攝及記錄的方式是否合乎官方或醫學記錄的規格?
.既然容許拍攝,又會否容許訪問解剖團隊?
.假如影片是假,那麼製作假影片的原因是什麼?
.誰人會因而得利?
.你如何證明影片是真?
當然,我們難以為每個問題找出答案,但不斷追問的過程中會得到啟發,繼而形成較有系統的思考線索。
■諗諗佢
先思考,後接收
30年前的我,靠電視節目獲取資訊,會不加思索地被這段「解剖外星人」片段嚇壞;30年後,免費資訊渠道多如繁星,帖文每秒更新、收看最新影片等。接收資訊的選擇看似多了,事實上,社交網站及影片平台是靠精密的演算法為大眾提供最想看到的內容。說穿了,不論是電視節目或網站內容,相比「真偽」,這些隱藏在資訊背後的老闆更希望我們「機不離眼」。「睇真啲」之後,你更要「知真啲、問真啲、諗真啲」,大概是《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王晉熙
「粵繁教室」創辦人,致力於香港及海外推廣中文(粵語、繁體字)及思辨教育,近年出版《粵語忌諱現象的語言學研究》一書
文:王晉熙
圖:網上圖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