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悉可能有化石 漁署:聚焦迫切工作未即跟進
【明報專訊】本港首次在赤洲出土恐龍骨骼化石,漁護署今年3月通知古蹟辦跟進。早於2013年12月,署方曾委託北京專家在赤洲做地質調查,已意外留意到「赤洲一處岩層可能含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意味由發現化石到正式茪漈繲i,相隔約10年。漁護署回覆查詢時解釋,當時「要聚焦其他迫切工作」,因此未即時展開科研鑑定。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稱,因本港考古人力資源有限,認為情G「可以理解」。
涵跟進聯國地質公園評估等
漁護署前晚回覆查詢時表示,轄下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曾於2013年委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展開「赤洲-黃竹角嘴」地質調查,研究人員同年12月留意到赤洲一處岩層「可能含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由於憑肉眼難以確定,因此採集了一些岩石標本,計劃稍後作進一步科研鑑定。
漁護署表示,隨後因要「聚焦其他迫切工作」,包括準備及跟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香港地質公園所做的考核評估,以及加強與本地社區合作、開展「同根?同源」社區文化保育計劃等,至後來工作亦受疫情影響,因此「科研鑑定工作」未即時展開。到今年3月,漁護署聯絡古蹟辦商討如何進一步跟進,政府有關部門已盡快安排專家來港展開研究。
署方續稱,現時政府首要工作是保護和研究香港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以建構「香港的恐龍故事」,並將成果與公眾分享,會繼續全力和發展局合作跟進。
江玉歡:考古人少 可理解
江玉歡回覆本報表示,從事古物古蹟的考古工作要耗費人力資源,而香港本身在相關範疇的資源或人手一向不多,「做得A就做不了B」,認為事隔多年才重拾研究是可以理解,期望政府今次重新投入資源研究可做出成績,並定期匯報情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