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博識:曹劌之遠謀
【明報專訊】強弱懸殊之下,如何憑藉一人之力,引導在位者藉民心歸向與敵國一戰,再以消耗敵軍士氣之戰略出奇制勝?〈曹劌論戰〉在「三問三答」對話中的情節,就展現了曹劌之遠謀。
〈曹劌論戰〉《左傳》
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W,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一層(圖)
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
曹劌對鄉人的答話正是全文的綱領,下文寫曹劌的「遠謀」和高位者之「鄙」(眼光狹陋短淺)。
◆第二層
曹劌和莊公戰前準備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初步顯示了他的「遠謀」。
◆第三層
曹劌論述戰勝的原因。
進一步說明曹劌是有「遠謀」的軍事家。
■要旨精點──思考與學習
(1)春秋時期,齊、魯戰於長勺。魯人曹劌求見魯莊公,憑其識見智謀,令魯國以_____勝_____。
(2)本文突顯了曹劌的_____情操、_____卓見、_____才能等特質。
(3)人民_____、善審_____、謹慎善用_____等,均為戰爭取勝的條件。
(4)為國君者,須忠於_____,始得民心。為政衛國,須有_____。
■官方注釋、賞析
shorturl.at/rVpqQ
■作法提要
(1) 重點突出,詳略得宜
本文取材精到,立意高遠。記齊、魯長勺之戰,詳論戰爭憑藉,而略兩軍交鋒,旨在突出取勝及為君之道,而非血肉橫飛、兵刃相殘的場面。又文中多記曹劌簡短、果敢的言行,如「請見」、「問戰」、「請從」、戰鬥中兩置可否、補釋戰術的選擇和克敵制勝的原因等環節,均要言不煩,詳略得當,篇旨與人物形象(如曹劌是敢於承擔、深謀遠慮、沉蚞鰼茠熒R國者)躍然紙上。
(2) 刻劃人物,善用襯托
本文以鄉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冷淡態度,反襯曹劌愛國禦敵的責任感和熱忱。又以魯莊公的浮躁、駑鈍,反襯曹劌的持重、機敏(待敵方三鼓,士氣低落始迎戰;審視敵軍轍痕及旗幟情G,確定非詐敗,方乘勝追擊)等個性及軍事才能。
.名家點評賞析(表)
●相關成語:
【一鼓作氣】
古代作戰時,第一通鼓最能激起戰士們的勇氣。此語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後世以「一鼓作氣」比喻做事時要乘荌_初的勇氣去幹,才容易成功。
文化涉獵:
【鳴金收兵】
從本文可知,古時以擊鼓指示軍隊前進。而收兵撤軍,則以鳴金(敲鑼)作信號(指揮士兵退回),謂之「鳴金收兵」。
■預告:日後見報篇章
(2)〈國風•關雎〉 《詩經》
(3)〈大學〉(節錄) 《禮記》
(4)〈陳情表〉 李密
(5)〈飲酒〉(其五) 陶潛
(6) 元曲兩首:
〈四塊玉.閒適〉 關漢卿
〈沉醉東風.漁父詞〉 白樸
(7)〈滿井遊記〉 袁宏道
(8)〈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
文:袁漢基 - 中學中文科教科書作者,曾任中學中文科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圖:Olivier Le Moal@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