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不羈騎士》 男人的浪漫 返回現實只剩虛幻
【明報專訊】《爛泥》謝夫尼高斯(Jeff Nichols)執導的《不羈騎士》(The Bikeriders),集合《毒魔》湯哈迪(Tom Hardy)、《貓王》奧斯汀畢拿(Austin Butler)、《獨行殺姬》祖迪高瑪(Jodie Comer)、《電流戰爭》米高山倫(Michael Shannon)、《行屍》諾文雷迪斯(Norman Reedus)等憐h演員參演,去年8月在美國Telluride電影節世界首映,原定12月正式公映,準備衝擊奧斯卡,可是編劇及演員公會雙罷工,直到11月才完結,令映期推遲至今年6月在美國開畫,至今全球收超過3580萬美元(約2.79億港元),接近收支平衡;在爛番茄網站綜合275篇影評文章,亦得分80%,雖然錯過了角逐奧斯卡的機會,但口碑算不錯。
攝影記者相集ㄤo創作
《不羈騎士》講述Kathy(祖迪高瑪飾)在酒吧邂逅帥氣而沉默寡言的Benny(奧斯汀畢拿飾),毫不猶豫跳上對方的電單車後座,隨茬o群不羈放縱、熱愛自由的男人風馳電掣,Kathy的命運亦因此跟Johnny(湯哈迪飾)領導的「狂徒會」緊密相連。1960年代美國社會劇變,動盪不安與道德崩解的氛圍影響下,車會中人終日流連酒吧和公路之間,義氣相挺;然而組織鬆散,無可避免地吸引貪婪的外來者,捲入毒品、槍械、賭博、暴力和血腥之間。本來只是熱愛電單車的叛逆邊緣人,一步步墮落為惡名昭彰的亡命之徒,Benny亦陷入選擇忠於車會還是Kathy的兩難局面。
執導過《爛泥》和《末日驚防》的謝夫尼高斯21年前首次閱覽著名攝影記者丹尼里昂(Danny Lyon)的相集《The Bikeriders》,被書中描述的地下幫會「芝加哥亡命之徒俱樂部」吸引,其後再從丹尼的網站找尋創作靈感,發現了一些訪問的錄音檔案,2014年謝夫主動聯絡丹尼,促成《不羈騎士》誕生,並與攝影、美術、服裝設計團隊參考書中的舊照片,成為電影視覺方面的重要基礎。
謝夫尼高斯身兼編導兩職,祖迪高瑪飾演的Kathy片中接受Danny訪問,後者由《挑戰者》男星米克費斯(Mike Faist)飾演,亦正是日後推出相集的丹尼里昂。電影中講述Danny熱愛攝影,讀書讀有點無聊,覺得「狂徒會」一群人很有趣,於是跟隨上路,並拍下大批照片;後來「狂徒會」沒落,他回來訪問Kathy,從她口中講出事發經過。
從女主角角度看「狂徒會」
《不羈騎士》透過Kathy的角度講述「狂徒會」盛衰,一群男人喜愛電單車而走在一起,喝酒、打架,在公路上風馳電掣,未必人人受落,會員之間卻有種他們才理解的兄弟情誼與男人的浪漫。Kathy被Benny外形所吸引,可說一見鍾情;兩人初相識,Benny已在Kathy家門外通宵守候,他們閃婚,毫不令人意外。全片也透過Kathy的角度透視「狂徒會」各成員是怎樣的人。首領Johnny家有妻小,偶然在電視看了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主演電影《美國飛車黨》,於是萌生成立「狂徒會」的念頭。Benny崇拜Johnny,兩人關係如摯友、如父子,也如師徒,甚至有種難以言喻的同性之情,把Kathy拒絕在外。有一幕Benny在酒吧因為拒絕脫去狂徒會制服,於是跟兩男毆鬥,寡不敵慼ABenny一條腿幾乎殘廢。本來應該休息,但Johnny一聲令下要搞大型電單車集會,原應該休息三四個月的他,變成三四個禮拜後撐茤銣也開電單車到場。在太太、電單車與Johnny之間,Kathy永遠排在最後。
此片轉折位是「狂徒會」成員Brucie駕駛電單車時意外猝逝,其家人把悲痛都發泄在Johnny身上,把兒子的死歸咎於「狂徒會」,拒絕收他們的鮮花,甚至向Johnny吐口水;面對敵人從不手軟的Johnny,此刻卻毫無還擊意欲,並低沉下來。不少越戰退伍軍人、染上毒癮的流氓,此時陸續入會,變得龍蛇混雜。《叛逆之聲》杜比華萊斯(Toby Wallace)扮演很崇拜「狂徒會」的少年,受不起Johnny的考驗被驅逐,播下悲劇的種子。只愛騎車享受自由的「狂徒會」,後來人面全非,演變成作奸犯科的黑幫。Benny心中的浪漫瓦解,回到現實,遠離鐵騎,只留下虛幻。
上映日期: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