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診者稱醫生現會多問 時間未增仍無法校藥
【明報專訊】患有思覺失調的61歲阿Wing(化名)去年接受本報訪問時談到,每次公院覆診會見不同醫生,只得寥寥數分鐘問診。他一直希望與醫生商討調校藥物,卻遲遲未有機會,他昨再受訪說早前疑因藥物問題引致抽筋和咬傷舌頭,一度留醫深切治療部,住院逾月期間終獲另一精神科醫生重新校藥,現時有感服藥副作用較小,病情更穩定,「可能之前每次覆診不同醫生就不敢轉藥,照開以前藥物」。
曾因藥物問題抽筋入ICU
20多年前起出現幻覺和幻聽的阿Wing,患有思覺失調、抑鬱、焦慮和睡眠癱瘓症,由公院精神科跟進,現時每3個月覆診。他說過去一年政府和社會更關注精神健康,有感現時覆診醫生會多問幾句,更詳細了解病徵,但每次仍由不同醫生看症,覆診時間與以往相若,「因為病人多,已經好好了,沒有辦法」。
社協倡持續提供社康外展
阿Wing每日要服用10多顆藥丸,其中一種藥日服9顆,他去年9月因家中藥物不足而停服數日,有天頭暈抽筋,更咬傷舌頭,幸好友人助召救護車。他最終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一周,轉送精神科病房約一個月,其間有醫生為他重新校藥和持續監察副作用,「醫生都話無理由每次要食9粒這麼多」,現時覆診已改用新處方。
跟進阿Wing情G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說,阿Wing一直希望與醫生商量校藥,但每次覆診不同醫生且時間有限,到入院才有機會調校,身體卻已變差。她說阿Wing獨居、社交網絡較弱,需多些社區支援,曾有社康護士探訪卻只跟進約一年,認為醫管局應為有需要者持續提供外展。
日前北角警員開槍案死者亦患思覺失調,屬嚴重精神疾病個案,阮淑茵認為社康護士或個案經理可擔當監察和聯繫角色,及早識別個案惡化,並轉介至合適社區資源。她說雖然病患現可直接聯繫個案經理,惟曾聽聞有個案「3日都找不到人」,建議設立途徑讓患者及家屬在緊急情G下直接聯繫求助,例如透過「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