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超」再現惟異於冷戰 多國有力行獨立外交
中國國力追近美國令國際格局邁向兩個超級大國並存,這也是為何中美角力常被形容為新冷戰。然而,馬凱碩認為世界秩序不會走向冷戰時期的「兩極」(bipolar)局面,而是走向「多極」(multipolar),關鍵在於愈來愈多國家即使國力上不及中美,仍會採取不選邊的外交政策,嘗試作出獨立決定,「既非親美,也非親中,而是親他們自己」。
馬凱碩舉例指,印度同時跟美國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巴西、印尼甚至馬來西亞都是如此。上述國家都被視為地緣政治上的「中等強權」(middle powers),對比冷戰時須在美蘇之間歸邊,為何這些如今被稱為「全球南方」的國家有更多自主行事的空間?馬凱碩認為關鍵在於經濟規模,做獨立決定的本錢在於自身足夠強大,「經濟疲弱的話,就會難以做到」,冷戰時傾向親美的印尼便是例子,佐科政府現可選擇同時跟中美合作,其繼任人普拉博沃也料將延續這路線。
冷戰另一重要面向是意識形態,當年許多國家的親美抉擇背後都有反共因素,但這種考慮如今似不復再。馬凱碩同意當年美蘇都強調意識形態的分歧,但今時今日的中國沒有打算「出口」意識形態,跟其他國家合作時也不在乎對方的意識形態制度。他又指,儘管美國口頭上要捍衛民主,卻拉攏不屬於民主政體的國家如越南和沙特阿拉伯,反令其顯得偽善。
全球南方看中美 「地緣政治次要」
馬凱碩相信,全球南方國家對中美的看法將取決於跟兩國各自的雙邊關係,重點在於中美哪一邊會為其提供更好更具體的發展經濟機會,「地緣政治在這方面是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