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針灸補助十多年未漲 負擔不起治療 中醫病患流失
【明報專訊】全卑詩註冊中醫師和針灸師有超過2000人,偏遠地區仍有崗位缺口。多名中醫師反映,因未充分納入省醫療保險,在卑詩只有中高收入群體才負擔得起中醫;而省府給低收入人群的針灸補貼十餘年未漲,僅相當於市場均價的2成左右,相信大批病患被迫放棄治療。
註冊中醫師路小雲表示,儘管中醫行業在卑詩蓬勃發展,但業內近年來注意到一個現象,在中醫治療中使用省醫療保險計劃(MSP)補貼的群體正在大量流失。
根據MSP規定,低收入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群體進行部分中醫治療,省府每次提供23元補貼,一年共10次,但治療範圍僅限於針灸、脊柱推拿、按摩、自然療法、物理療法等;不包括中醫看診和開中藥。
路小雲指,過去她的病人中每個月都有1至2個使用該補貼,現在一年只有1至2個,大量低收入但需要進行這些治療的群體消失了。她續指,業內呼籲省府關注這一情況,增加對低收入群體進行中醫治療的補貼。
昆特蘭理工大學(KPU)健康學院中醫系主任楊光芳和註冊針灸師馬嘉隆都證實了這一情況。
馬嘉隆說:「23元的補貼標準已制定至少十餘年,當時針灸的價格為每次50元至60元,相當於省府為低收入群體補貼了一小半費用,但現在針灸的價格已漲至每次平均100元,補貼卻一直沒漲,這完全偏離了病人的需求和實際情況 。」
他認為,正因為補貼太少,令行業出現了一些亂象和潛在風險。他說:「病人可能會為了追求低價,在無牌醫師處尋求治療;也可能為了省錢,一邊減少實際治療次數,一邊在申請補貼時虛報次數。」
楊光芳則補充說:「補貼不僅少,且只有10次,如果病人做了幾次推拿,那麼能夠申請補貼的針灸次數則相應減少。現在中醫治療已經成為只有中上收入群體才負擔得起的傷病解決方案。」
他指,伴隨新移民尤其是亞洲移民的增加,以及本地人口老齡化趨勢,卑詩對中醫行業的需求正逐年增長。全卑詩註冊中醫師和針灸師有超過2000人,主要集中在大溫,偏遠地區對中醫師和針灸師的需求缺口一直存在。
然而,他又指,相對於西醫,中醫對慢性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更好,但中醫治療並未充分納入MSP,令到一部分病人接受西醫治療後因效果不理想,轉為中醫治療,卻不得不自掏腰包。
路小雲則表示,加拿大社會對中醫的認知和接受度愈來愈高,雖然目前看中醫的人群還是以亞洲族裔為主,但其他族裔也比較認可按摩和針灸治療,亦有少數非亞裔會看中醫吃中藥。
她指,卑詩的中醫執業者,一部分是中國國內醫科大學的畢業生,有的在中國已有執業經驗,移民後在加拿大考取牌照繼續行醫;還有一部分則是在加拿大本地接受中醫教育和培訓,本地出來的中醫師,許多都是40至50歲才開始學。
她又指,業內不時會舉行一些交流活動。比如,加拿大中醫針灸師總會、卑詩省中醫針灸師聯合會以及加拿大中華中醫協會,計劃在9月1日舉行一場「中加高質量中醫論壇」,兩名中國國內的針灸領軍人物和數百名卑詩同行,將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業務交流,促進卑詩中醫整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