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負擔」柏文兩房單位月租4200 學者批評補貼發展商公眾無得益
【明報專訊】溫哥華基斯蘭奴(Kitsilano)一棟由納稅人補貼、最初標榜為可負擔的出租大樓,近日以每月2600元為開放式單位招租,兩房單位租金更高達4200元,被批評無助解決住房危機。省府解釋指貸款協議規定大樓約兩成單位須以低於市價出租,強調重點在於增加供應。
該棟名為「L2」的柏文位於落葉松街(Larch St.)1807號,預計下月竣工,目前正在招租,其網站顯示400呎開放式單位月租由2599元起,840呎兩房兩廁單位月租為4299元。
省政府於2021年12月宣布透過「房屋樞紐」(HousingHub)計劃,向地產發展商Jameson Development Corp.提供3180萬元低息貸款,以興建一幢有68個單位的出租柏文,其中14個單位將以低於市價出租。據該項目網站顯示,大樓廉租單位的候補名單已經爆滿。
「房屋樞紐」計劃旨在為中等收入租戶提供更多可負擔房屋。時任房屋廳長尹大衛(David Eby)當時作上述宣布時稱:「我們正在為在溫哥華及整個卑詩省工作和生活的人,投資興建更多可負擔房屋。」
卑詩綠黨黨領弗斯騰魯(Sonia Furstenau)批評這是濫用納稅人金錢,令人憤怒,「以市場價格增加供應不能解決房屋危機,溫哥華是過去幾十年來創造最多供應的地區之一,但樓價仍然是北美最高,政府忽略了解決核心房屋需求,即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人群。」
城市規劃師兼西門菲沙大學(SFU)城市項目總監甄瑞謙(Andy Yan)質疑,當發展商仍在收取75%溫市租戶無法負擔的租金水平時,政府補貼發展商與公眾利益有何關連,「某些人群可以負擔這個項目的租金水平,但問題在於政府想要安置的人群能負擔得起嗎?」
甄瑞謙認為省府對中等收入人群的定義有問題,因為它將業主包括在內,而他們的收入中位數高於租戶,根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溫市租戶家庭收入中位數為6.65萬元,業主則為10.6萬元。
房屋廳長:「可負擔」指當中約兩成單位
他認為標榜「可負擔」的政府租賃項目,應保證租金不超過租戶家庭收入中位數的30%,以溫哥華為例即月租不超過1663元。
房屋廳長柯議倫(Ravi Kahlon)為該項目辯護,指省府向發展商提供的貸款規定大樓內14個單位即約兩成須以低於市價出租,一房單位月租約1500元,兩房單位約2000元,「可負擔」所指的就是這些單位。他認為關鍵在於增加供應。
房屋廳發表聲明指出,省府用於該項目的資金,將獲發展商連同利息全數歸還,並用於資助未來其他房屋項目,「自2018年推出『房屋樞紐』計劃以來,市場狀況發生變化,通脹、建築及借貸成本增加,使政府難以刺激中等收入住房的建設,也是該計劃『退役』的原因。」
省長尹大衛今年2月推出「卑詩建造」(BC Builds)計劃取而代之,承諾撥款20億推動在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興建出租房屋,並保證20%單位以低於市價出租,目標是為中等收入人群提供住房,「這些人的收入超出限制,不符資格獲得房屋局資助單位,但同時難以負擔市場租金。」
不過,弗斯騰魯認為「卑詩建造」只是一個重新包裝的「房屋樞紐」計劃,並沒有足夠重視興建低於市價的房屋或合作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