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醫院AI助認障治療 機械人對答引導患者 善用治療時間
【明報專訊】東區醫院職業治療部去年受人工智能(AI)啟發,推行「AI智慧機械人認知訓練」先導計劃,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提供治療。機械人會以語音單獨與患者對答問題,一改以往患者作為單方面輸入答案的角色。院方代表稱,過去患者利用電腦答問題時有發呆情G,機械人能限制回答時間及引導作答,善用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同時讓更多治療師照顧其他患者。
患者反應能力提升
先導計劃初期,東區醫院職業治療部邀請20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參與。院方先為機械人設計一系列問題及提示;機械人會根據問題難度,循序漸進地向患者作語音提問,患者需在15秒內利用語音回答或揀選正確答案;因應患者的答案,機械人會自動提升或降低問題難度,甚至在患者回答錯誤時作提示引導。
職業治療部高級職業治療師陳穎琦稱,使用人工智能機械人訓練的患者,雖在「現實導向」、「專注力和集中力」、「記憶力」及「執行能力」4個訓練中,與只使用電腦回答問題的患者相比,反應能力提升。院方展示另一個案,一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在接受智能機械人訓練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測驗」由14分提升至17分(滿分為30分)。
可代治療師處理簡單引導工作
職業治療部經理錢以馬形容,過往患者在電腦答問題時,只能擔當單向輸入答案的角色;機械人則可以從對答中與患者互動作雙向溝通,引導他們回答問題,從而得到訓練效果。錢續稱,機械人能代替治療師處理簡單的引導工作,協助訓練,變相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照顧其他患者。陳穎琦補充,過往患者在約40分鐘的電腦訓練中不懂回答題目時,一般會發呆,浪費治療時間;機械人限制回答時間及利用語音引導作答的功能,就能善用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
目前先導計劃只為老人科、精神科及內科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提供相關服務,職業治療部每星期透過機械人為他們提供兩節認知訓練及即時評估;經8節訓練後,職業治療師會收集有關數據,為患者做整體評估及制定後續計劃。記者採訪當日,院方示範機械人操作,發現機械人回應速度較慢,錢以馬解釋,機械人在硬件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冀在下個階段能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