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南沙「深海寶庫」 為國家探岩心 廣邀中外海洋人才 盼領全球高端科研聚灣區
【明報專訊】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活動,帶領三地記者走進廣州、佛山及肇慶3個大灣區城市。藉這趟灣區行,今日起一連3日將探索大灣區在科研基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智慧交通的成果和機遇。
廣州南沙龍穴島隱藏茪@個「海洋寶閣」,堶惘釵銴茈閂v的鯨類頭骨、一顆顆來自菲律賓的球狀多金屬結核和富鈷結核、一罐罐來自深海3700米的海洋沉積物。收藏這些珍品的卻非博物館,而是擁有世界一流的中國大洋鑽探岩心庫、為國家海洋地質調查及礦產資源調查等貢獻良多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正局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海洋地質調查和戰略性海洋礦產勘查工作,前身為1963年南京成立的地質部海洋地質科學研究所,1976年遷往廣州,1989年正式改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全國最大深水科考碼頭 5級儲存溫度
2022年12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正式建成交付使用,是中國首座也是最大的深水科考碼頭,建有5個泊位,港池最大水深10.9米,能滿足全球科考船的用水用電需要。碼頭陸域配套建築包括了中國大洋鑽探岩心庫,由常溫庫、冷藏庫、檢測服務中心組成。其中冷藏庫提供常溫、4℃、-20℃、-80℃和-196℃的5級溫度儲存條件,可滿足不同樣品儲存需求,是全球儲存能力最大的大洋鑽探岩心庫。
岩心庫內一排排藍色架子上,放置蚋\滿岩心樣品的橙色盒。所謂岩心(core),是根據地質勘查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環狀岩心鑽頭及其他取心工具取出的圓柱狀岩石樣品。岩心是研究和了解地質及礦產情G的重要實物地質資料。「我們是做海洋地質調查、找能源資源的,岩心庫所有數據都來源於海底蒐集的樣品,我們有專業設施去保存這些寶貴樣品」,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工作人員表示。
岩心庫自動化管理 出入庫毋須人手
岩心庫配備全生命周期的岩心管理系統,具有岩心儲存、分析測試、科學研究、合作交流、共享服務等功能。其中岩心庫的自動化立體倉儲系統已實現全流程無人化的出入庫管理,岩心抵達整理區後,通過掃描槍一鍵獲取樣品信息,獲得「身分證」;樣本隨後通過自動傳輸軌道轉運至岩心封裝區域,機器人將岩心有序對列在托盤上,再用無人叉車轉運至庫房;又或者根據科研需求,取出所需樣本送到切割室、掃描室研究。整個過程毋須有人在場,不過工作人員也可實時觀察監控。
岩心庫具備45萬米岩心儲存能力,工作人員解釋,「岩心是一管一管圓柱形,以米數和重量來算,目前儲存了累計長度3.7萬多米的岩心樣品,總重約80噸。」此外,岩心庫內還放置茪@罐罐儲存的可燃冰,是內地儲存可燃冰樣品存量最多的單位,採取-196℃的液氮冷凍。
承擔國家戰略性海洋礦產勘查工作亟需人才,該局最近廣發「英雄帖」,邀請國內外特別是港澳於海洋領域的人才,「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到我們這堣u作,或進行項目例如可燃冰產業的合作,希望把全球高端的海洋科技匯集到大灣區進行研發,將大灣區打造成一個海洋高端產業的一個聚集地」。
此外,調查局和港澳也有不同項目合作,201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對接澳門經濟社會需求,於澳門海域實施多學科綜合海洋地質調查,也曾與浸大、科大等香港多家大學的科研機構合作,共同參與「冷泉」(海底沉積界面之下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流體活動)科研任務,「他們會搭載我們的調查船去進行冷泉調查,基本每年都會來,目前一共已合作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