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3
    星期三

渥太華上周6人遇害慘案 警方認交代信息錯漏百出
「重大槍擊案」無槍 3死者名字錯

[2024.03.13] 發表
渥太華察總長斯塔布斯。

【明報專訊】渥太華警方周二承認,他們上周在公布有關一宗滅門慘案的關鍵信息時錯漏百出,誤指事件為重大槍擊案,交代嫌犯身分時不正確,又多次拼錯受害人的名字。有學者認為,溝通能力不足可能會令公眾對警方的信心和信任大減,當局應加強相關培訓。

事發於上周三,一名19歲留學生在渥太華郊區巴拉文(Barrhaven)一間城市屋內,涉嫌將一家五口及一名與他們同住的朋友殺死,男戶主是案中唯一倖存者,目前仍然留醫,至於該嫌犯被控6項一級謀殺罪名及一項企圖謀殺罪。據警方表示,他們於周三深夜10時52分接報,並在幾分鐘內已派員到場。檢察官在庭上指,被告於當晚11時許被拘留。

渥太華警察總長斯塔布斯(Eric Stubbs)於事發翌日即上周四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全國直播訪問中,誤稱這是一宗「重大槍擊案」,但其實沒有涉及槍械。他在同日下午一個記者會上多次錯報嫌犯的名字是Frank D'Souza,但來自斯里蘭卡的19歲疑犯Febrio De-Zoysa稍後被正式起訴。

渥市警在記者會後曾五度發布電郵,更正他們當天較早時提供的受害人名字。他們在首個電郵內提供的6名死者名字中,有3個是錯的,而在第二個電郵中,該個3個名字都出現不同錯誤。第三個電郵更正一名受害人的姓名和年齡。在金CBC標記出更多錯誤後,警方再度更正。到下午3寺,他們發布最終版本。

渥市警在發給CBC的聲明中承認上述錯誤,並強調兇殺案是「涉及調查的極複雜個案,而且瞬息萬變」。在巴拉文區滅門慘案中,警方指,在「整理名字時曾查詢多個可靠消息來源,但我們收到的一些信息是錯的。當我們交代有關慘劇的關鍵信息時,我們也犯錯。這是我們致力盡快而及時向渥市民提供信息的固有風險」。

聲明重申,負責的警員和調查人員在聯絡「多個來源,包括涉案人士即受害者或嫌犯、證人、家庭成員,當然還有官方政府或資料庫」的過程中,盡力收集信息。警方又說,「有時會向警方傳達錯誤信息,我們在跟社區和媒體溝通時也可能會犯錯。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會盡快糾正」。

緬省布蘭登大學(Brandon University)犯罪學教授施奈德(Christopher Schneider)認為,在這宗案中,渥市警的溝通「存在嚴重問題」。他直言說,「一個人的能力通常是通過他們的溝通表現來判斷的。若警方不能透過媒體、社交平台跟社區進行有效溝通,就會讓公眾覺得警察無能」,而此舉「可能會削弱民眾對警方的信心和信任」。

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犯罪學教授戴維斯(Darryl Davies)則稱,渥市警和其他急救人員到達犯罪現場時面對「重大壓力」,此舉可能導致隨後發布的信息有缺失而且不一致。他認為,即使訓練有素的警員在處理這些信息時,也會面臨「可怕的挑戰」,但他同時指,在向公眾傳達類似悲劇細節方面,警方需要加強培訓。

更多要聞一
未達協議擴業務至美國 道銀CEO減百萬元獎金
【明報專訊】道明銀行(Toronto-Dominion Bank)行政總裁馬斯蘭尼(Bharat Masrani,圖)去年被削減100萬元獎... 詳情
網絡兒童性罪案飈兩倍 警方偵破難 入罪率低
【明報專訊】聯邦統計局最新研究顯示,在2014年至2022年間,本國網絡兒童性剝削個案增加超過兩倍,但警方同期只能偵破五分之二的兒童網絡性犯... 詳情
姦殺加華裔女生判終身監禁 兇手留錄影與相片作戰利品
【明報專訊】加拿大華裔女生劉憶佳(Eva Liu)在德國被姦殺案,昨日在德國審結,兇手博靈(Tory Phillip Bohling)是美國... 詳情
移民部年底前制定 精準審核申請時間
【明報專訊】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IRCC)的內部文件顯示,將在4月之前開發出一個監測系統,精準評估每個申請環節所需的時間,而最終將在今年...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