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決定攻守逆位 烏軍換將迎俄攻勢
瑟爾斯基上任烏軍總司令的首個重大決定,即在距離烏戰兩周年還有一星期之際,宣布棄守近月飽受俄軍強攻的戰略重鎮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俄軍隨即派兵全面控制。阿夫迪伊夫卡戰時原本一直由烏方控制,距離由俄方控制的烏東最大城市頓涅茨克僅約10公里,對峙局勢令該工業城鎮由頓涅茨克市的屏障變成心頭大患。鑑於攻佔阿夫迪伊夫卡的重要戰略意義,俄軍視之為重大勝利,外界也開始認為俄軍重佔上風。
人口差距缺武器 烏不容樂觀
回望去年此刻,俄羅斯也在強攻烏克蘭東南部的巴赫穆特(Bakhmut),延到5月終於佔據戰略重要性受質疑的城鎮。
然而,作為攻城主力的僱傭兵瓦格納集團隨即在政治內訌中衰敗,其創辦人普里戈任在巴赫穆特戰役期間一直指控防長紹伊古和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軍需供應不足導致麾下傷亡慘重,更不滿軍方試圖收編其部隊,6月24日發起兵變,一天內逼近莫斯科時遽然而止,兩個月後(8月23日)普里戈任與瓦格納另一創辦人烏特金在俄國境內墜機身亡。烏軍趁此良機反攻,但只佔回部分地區。
惟隨着烏軍反攻成效不如預期,俄軍也重新展開攻勢,除了上述阿夫迪伊夫卡和巴赫穆特,還集中在交戰線上的克雷米納、馬林卡和羅博季涅出手。烏軍如今面臨的困境,除了本來就存在的人力差距(俄國戰前人口是烏克蘭的3倍多),還有嚴峻的槍械和彈藥短缺問題。這點在阿夫迪伊夫卡戰役充分體現,西方援烏成效以至烏克蘭在戰爭第3年的命運,也因此重新受到檢視。